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殿试
diànshì

殿试


拼音 diàn shì

简拼 DS

词语解释

殿试[ diàn shì ]

1.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皇帝亲临主持

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引证解释

1.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 西汉 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 唐 武则天 天授 二年于 洛阳 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 开宝 八年, 太祖 于 讲武殿 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 太平兴国 八年,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 元 无殿试。 明 清 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殿试》

2.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于对士人的敬称

《宣和遗事》前集:“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先生你是做《滕王阁诗》的身不满三尺王勃殿试么?”


国语辞典

1.古时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中主持

《明史·卷七〇·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2.元代对读书人的通称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他本是太学中殿试,怎想他拳头上便死,今日个则落得长街上检尸。”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网络解释

1.殿试

殿试,为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英语翻译 court examination, the top grade imperial exam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殿试造句

  • 1、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以连中乡试、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
  • 2、科举制度在明清时代趋于成熟,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三场考试都拿第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及第”。
  • 3、望着阮少舟回到自己的席位,天子沉吟一下,低声对身旁大太监说了几句,继而便宣布殿试开始,太子李炜虽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回席。
  • 4、钟馗原本是举人,因貌丑,三次殿试都没有赢得“印象分”,最终一头撞死、含恨而终。
  • 5、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 6、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 7、各中贡士者也派人回家报喜,武植则无动于衷,因他还要参加殿试,争取蟾宫折桂。
  • 8、不只呢!听说还钱治平、金富宁、林天路这些高手,相信明年的殿试一定会是龙虎之争!
  • 9、在科举时代,经过乡试、会试、殿试,得第一名者,称“三元及第”。
  • 10、但昨过琉璃厂书肆,见最近殿试卷数册,文体与古人大殊,卑靡琐委,毫无正大堂皇之气。
  • 11、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 12、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试,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 13、微臣奏请万岁,取消张好古殿试资格,将张好古即刻逐出皇宫,永不叙用,以正国法。
  • 14、题匾者牛瑄,武状元牛凤山之子,同治四年乙丑科进士,殿试获二甲第一,曾任翰林院编修,也是康家女婿,但这些都不是留余匾能够传世的主要原因。
  • 15、文章分析陈继昌的乡试、殿试文章,认为察贤任能、天人和谐、守创结合、君臣尽职、借古鉴今、盛极必衰、无为而治、立教为先是陈继昌的主要政治思想。
  • 16、考官祖居岭南,嗜茶如命,一试抚掌:此茶猴采,文章好彩!此茶当名“好彩红”,少年果得殿试功名。
  • 17、对应试者来说,通过殿试就可以移居高位,光宗耀祖。
  • 18、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
  • 19、历史上的湖南一直处于荒蛮之地,后来该书院的湘人弟子殿试中状元,湘人皆以“破天荒”。
  • 20、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
殿试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