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殿试的意思 殿试造句

殿试造句


10字左右

  • 1、柯熙殿试时策入优等,武艺超群。
  • 2、不久参加朝廷殿试,果然高中榜首。
  • 3、入殿试的,通常丑得惊天动地。
  • 4、少年得志的赵执信殿试二甲进士。
  • 5、殿试是唐代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6、殿试概不黜落,仅确定名次先后。
  • 7、殿试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用誊抄。
  • 8、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
  • 9、因殿试榜文写在黄纸上,故称黄甲。
  • 10、殿试一举成名,钦点状元及第。

20字左右

  • 1、在科举时代,经过乡试、会试、殿试,得第一名者,称“三元及第”。
  • 2、对应试者来说,通过殿试就可以移居高位,光宗耀祖。
  • 3、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
  • 4、包括四部分,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 5、案卷及封驳事;监察乡试、会试、殿试;巡视各营等事务。
  • 6、保和殿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状员的场所。这是座。
  • 7、在右厢墙上,展出了殿试皇帝的策问和林召棠的对策。
  • 8、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
  • 9、陆赐书殿试卷子上有朱笔标记“第二甲第二十二名”。
  • 10、为一榜,汉军、汉人为一榜,会试、殿试如之。

30字左右

  • 1、钟馗原本是举人,因貌丑,三次殿试都没有赢得“印象分”,最终一头撞死、含恨而终。
  • 2、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 3、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 4、各中贡士者也派人回家报喜,武植则无动于衷,因他还要参加殿试,争取蟾宫折桂。
  • 5、不只呢!听说还钱治平、金富宁、林天路这些高手,相信明年的殿试一定会是龙虎之争!
  • 6、但昨过琉璃厂书肆,见最近殿试卷数册,文体与古人大殊,卑靡琐委,毫无正大堂皇之气。
  • 7、微臣奏请万岁,取消张好古殿试资格,将张好古即刻逐出皇宫,永不叙用,以正国法。
  • 8、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
  • 9、最高一级考试是“殿试”,也叫“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策问,考中者统称“进士”。
  • 10、章宗召至内殿试凤凰来仪赋、鱼草藻诗,又赋旱诗,赐本科出身,令肄太学。

40字左右

  • 1、科举制度在明清时代趋于成熟,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三场考试都拿第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及第”。
  • 2、考官祖居岭南,嗜茶如命,一试抚掌:此茶猴采,文章好彩!此茶当名“好彩红”,少年果得殿试功名。
  • 3、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
  • 4、历史上的湖南一直处于荒蛮之地,后来该书院的湘人弟子殿试中状元,湘人皆以“破天荒”。
  • 5、南宋庆元初,曾从龙任晋江县学教谕,庆元五年殿试时,他旁征博引,对答如流,宋宁宗赞不绝口,点其为状元。
  • 6、此外,宁波教育博物馆还保存有宁波最后一位状元章鋆的闱墨卷,也就是科举殿试考卷,距今已有163年。
  • 7、邓苏云自小攻书,学业淹贯,二十四岁上,一举登科,殿试二甲,除授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大尹。
  • 8、“殿试策问”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具有衡才选士的价值,更具有很强的时政性。
  • 9、你盼望着,盼望一个检验自己的机会,盼望在殿试中一举夺魁,光耀门楣,让自己满腔鸿鹄之志得以施展。
  • 10、那些通过殿试的人将被授予类似博士的学位称“进士”,他们的身份、地位、财富就都有保障了。

50字左右

  • 1、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以连中乡试、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
  • 2、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 3、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试,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 4、在同年朝廷殿试中,荣获一甲二名,以大刀绝技“魁星踢斗”惊服天下,被干隆皇帝钦点为“榜眼及第”,授封为“一等御前带刀侍卫郎”,任职终身。
  • 5、本为志在必得的殿试,却因病而失,多年寒窗、几载苦读,为的就是一鸣惊人,却偏偏事与愿违,过去的一切化为泡影。
  • 6、正厅两边及东西两厢的墙上,既展出林召棠会试、殿试的答卷,又有历代各界名流的题联题匾,文化氤氲十分浓厚。
  • 7、爸爸告诉我,保和殿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数一数二的人参加殿试的地方,第一名当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 8、故宫旧称紫禁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保和殿,干隆五十四年后,殿试在此地举行,这是当时老百姓改变命运,进朝做官的唯一途径。
  • 9、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请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到干隆年间,把三年一次的殿试由太和殿移至这里举行。
  • 10、其中正中间的门只有皇上平日里可以走,皇后在新婚当日也可以走一次,再有就是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走一次。

60字左右

  • 1、望着阮少舟回到自己的席位,天子沉吟一下,低声对身旁大太监说了几句,继而便宣布殿试开始,太子李炜虽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回席。
  • 2、题匾者牛瑄,武状元牛凤山之子,同治四年乙丑科进士,殿试获二甲第一,曾任翰林院编修,也是康家女婿,但这些都不是留余匾能够传世的主要原因。
  • 3、文章分析陈继昌的乡试、殿试文章,认为察贤任能、天人和谐、守创结合、君臣尽职、借古鉴今、盛极必衰、无为而治、立教为先是陈继昌的主要政治思想。
  • 4、原因有三个:一是她改革了开课考试;二她改革后第一次殿试有几万人,增强了人们的积极性;三是她用人不看门第,只要你有政治才能,就能当官。
  • 5、库内档案材料十分庞杂,有诏令、奏章、朱谕、外国表章、历科殿试试卷以及清初由盛京移来的旧档、部分明末档案等,是研究明清历史的珍贵资料。
  • 6、自为帝王,先改名录,再创殿试,后减服役,促进发展,贞观遗风,再创辉煌,逝后陵前,无字碑石,军前天下事,百姓身后名,本为女子,男儿气概,本为妃子,帝皇之命。
  • 7、通过午门进入紫禁城有严格的规定,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个人可以从此门出宫一次。

70字左右

  • 1、后者是吟咏梅的品格,而前者呢?当时的容若年仅十九岁,但却拜名师门下,才高过人,十八岁中举,在那年春闱的成绩也是十分可喜,接下来就要迎接科举的终点殿试
  • 2、又是一次殿试,他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考场,而此时的她,却在考场外徘徊,她有些觉得自己判断失误了,可他为什么不回来?而且,在这些来来往往的考生中,似乎没有他。
  • 3、纳兰容若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 4、进入其中,便看到这么一个蜡像:一位正相送着将去赶考的孩子。他将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后进行朝考,第一名朝元,便可授官任职。这样的科举,让人们感到烦琐与艰辛。
  • 5、接着,我们继续向前走,过了中和殿到了保和殿,这是故宫三大殿的最后一个建筑,名为保和殿,作为科举考试殿试的场地,保和殿非常重要,明朝时,皇帝还在这里更衣呢。
  • 6、我爱扶溪的悠久的人文历史。早在隋唐之时,扶溪便有先民居住了。相传在南宋宝佑年间,在殿试中高中探花的蒙英昴,为隐居避世,沿着锦江溯流而上,在山清水秀的扶溪结庐隐居。
  • 7、国子监是以前皇帝讲学的地方,我在里面了解了很多清朝的考试制度,和我们现在考试完全不一样,他们要连着考三天,考完之后还要参加殿试,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探花、榜眼。

80字左右

  • 1、我看见午门有三个门,当中的正门较大,两侧的门略小一点,听说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正门,皇后只是在与皇帝大婚时才可以走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 2、参观了太和殿,我们继续沿着中轴线向前,来到了中和殿和保和殿,这里分别是皇帝参加大典前休息的地方和殿试的地方,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
  • 3、转眼,五年过去了。木依参加了科举,乡试,会试,全都是第一名,顺利参加了殿试。在殿试中,木依谈吐不凡、知识渊博,深得皇上的赏识,以一甲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状元!

90字左右

  • 1、洗刷好后,我开始吃早餐了,我拿了一个杯子来,再按了一下红色按钮,它拿出了我心中想要的食物,它还为我添加了巧克力果汁,这里的营养可丰富了!吃好早餐后,我来到了房间看殿试,正好有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我太高兴了。

词语解释

殿试[ diàn shì ]

1.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皇帝亲临主持

殿试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