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刺史
shǐ

刺史


拼音 cì shǐ
注音 ㄘˋ ㄕˇ

简拼 CS
五笔 GMKQ

词语解释

刺史[ cì shǐ ]

1.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feudal provincial or prefectural governor;


引证解释

1.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汉武帝 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 成帝 改称州牧, 哀帝 时复称刺史。 魏 晋 于要州置都督兼领刺史,职权益重。 隋炀帝、唐玄宗 两度改州为郡,改称刺史为太守。后又改郡为州,称刺史,此后太守与刺史互名。 宋 于州置知州,而无刺史职任,刺史之名仅为武臣升迁之阶。 元 明 废名, 清 仅用为知州之别称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其餘观察及诸州刺史、县令、録事、参军多至每月五十千。”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隋以后刺史》:“汉之刺史犹今之巡按御史;魏晋以下之刺史,犹今之总督;隋以后之刺史,犹今之知府及直隶知州也。”


国语辞典

1.职官名。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网络解释

1.刺史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

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英语翻译 provincial governor (old)​

法语翻译 gouverneur provincial (arch.)​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刺史造句

  • 1、至于两朝的达官显宦有很多鲜卑人位至宰相的就有20余人,其他如尚书、侍郎,地方上的都督、刺史,更不胜枚举。
  • 2、古话说的好,破家县令,灭门刺史
  • 3、会稽王昱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野推服,乃引为心膂,与参综朝权,欲以抗温,由是与温寝相疑贰。
  • 4、子孚还不明白?那般刀笔胥吏,最擅长的就是欺上瞒下,刺史又怎么得知?
  • 5、骤马挥鞭,兵器无踪,披头散发的刺史仓皇失措。
  • 6、他见朝政多阙,祸乱相寻,乃建言刺史太守,由赂得官,刻剥百姓,乃致离叛,应急选清名重臣,出任牧伯,剿抚兼施,方可削平世乱等语。
  • 7、都说破家县令,灭门刺史,看来县令的女儿也不含糊……
  • 8、银州治所的儒林县同样被大雪覆盖,州刺史方宥善忙碌着下达一条接一条的命令,开光县他算是不着急了,其他还有两个县,包括他现在的衙门所在儒林县。
  • 9、复旦研究人员在市文物处的帮助下,再次挖开了曹四孤堆附属墓,即豫州刺史曹水墓,结果一无所得,空手而回。
  • 10、晋朝并州刺史刘琨赶到拓跋猗卢虎帐,面对拓跋猗卢,感激万分,同时恳请道:“代公虎兵到此,匈奴兵马落荒而逃,刘琨不胜感激。
  • 11、蔡州刺史府,一片莺歌燕舞,红烛摇曳,刺史王审知卧在软榻上,怀里,两个绝色女子不时扭动着蛇妖,媚态十足的撩拨挑弄。
  • 12、刺史府的属官和侍卫们闻声而至,忙举火四下搜寻,刚才还轻歌宴舞的刺史府内鸡飞狗跳,乱作一团。
  • 13、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
  • 14、前几年并州大饥,刺史东嬴公司马腾,用建威将军阎粹之计议,掠卖胡人,充作军费,石勒就是这批奴隶之一。
  • 15、刺史大人说的是,不该打断了子日的诗兴啊,须知子日素昔的诗才可是极好的。
  • 16、叔陵入为扬州刺史,事务多关涉省阁,执事承意顺旨,即讽上进用之;微致违忤,必抵以大罪,重者至殊死。
  • 17、侯景之乱时,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
  • 18、己巳,尚书右丞相张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以朋党相构,制说致仕,隐甫免官侍母,融左迁魏州刺史
  • 19、北魏孝明帝时为荆州刺史,在州两年,死于任上。
  • 20、“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一副亲力亲为的风范。
刺史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