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御史
shǐ

御史


拼音 yù shǐ
注音 ㄩˋ ㄕˇ

简拼 YS
五笔 TRKQ

词语解释

御史[ yù shǐ ]

1.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

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the censor;

2.

顾召赵御史。

御史齐康。

御史诣学宫。——清·张廷玉《明史》


引证解释

1.官名。 春秋 战国 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 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 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史记·萧相国世家》:“秦 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

何 乃给 泗水 卒史事,第一。”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御史主弹奏不法,肃清内外。唐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

《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陞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2.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参阅《通典·职官六·御史台》、《续通典·职官六·御史台》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它(书评)是读者的顾问,出版界的御史。”


国语辞典

1.职官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为汉三公之一,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官署称为御史府,后汉以降称为御史台,以中丞为台长,始专任弹劾。唐御史台复置大夫,中丞为副,至明改为都察院,以都御史统辖诸御史,清因之。见唐·杜佑《通典·卷二四·职官六》


网络解释

1.御史 (侍从史官)

御史,中国古代官名。商周时为史官。秦代御史兼掌监察,开监察机关之端。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和副丞相,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御史等。汉初沿秦制,但改御史中丞为御史中执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设御史中丞,其下因事而设若干御史


英语翻译 imperial censor (formal title of a dynastic official)​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御史造句

  • 1、乃以嬖人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左右机耍,皆其党人,渐欲广树爪牙,弥缝其阙。
  • 2、宰相太尉、状元御史、巡抚巡按,被西门庆的孔方兄耍得团团转,争先恐后为他负弩前驱,帮西门庆捞取更大权势和更多金钱。
  • 3、对于御史自身贪腐,在帝制时代,除了继续用锦衣卫、东厂之类的人层叠监视,再无妙法。
  • 4、御史们振振有词,搞得他们也不知事情真假,想争辨都底气不足。
  • 5、接着,群僚百官纷纷进言,御史中丞海青峰、署理兵部侍郎卢腾远、东宫洗马虞文俊、翰林院编修岑渡、礼部主事仲暄都上疏为任停云辩诬。
  • 6、何进便也荐侍御史王允,称其允文允武、一日千里、王佐之才,并说,这不是自己的意见,是大名士郭林宗说的。
  • 7、薛御史当堂一问,初时抵赖;及查物件,见了永幕县尉的敕牒尚在箱中,赃物一一对款,薛御史把崔县尉旧日所告失盗状,念与他听,方各俯首无词。
  • 8、中平初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
  • 9、长廊正中,则以宋代铁面御史赵抃“一琴一鹤”的故事为蓝本,营造出“对物清廉、对事清明、对人清正”的浓厚氛围。
  • 10、御史大夫华歆,本操私党,立逼献帝下诏,命丕袭封,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
  • 11、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 12、纲少通经学,砥砺廉隅,既受任为御史,目睹顺帝宠遇宦官,引为己忧,慨然叹息道:“秽恶满朝,不能致身事君,扫清官禁,虽得幸生,也非我所愿哩!”。
  • 13、国忠自侍御史以至宰相,凡领四十余使,又专判度支、吏部三铨,事务鞅掌,但署一字,犹不能尽,皆责成胥吏,贿赂公行。
  • 14、巡抚多以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充任,因其要提管军务,所以又加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参赞军务名义。
  • 15、高平一直打官腔,李春却顾左右而言它,一轮对答下来,刚刚还气壮如牛的高御史已经平心静气,只是面色又青又白,手抚山羊须,沉吟不语。
  • 16、长沙失守,吉王生病逃离,巡按御史刘熙祚、巡抚王聚奎保护惠王及宗室逃离。
  • 17、御史毛羽健,曾有疏难焕五年方略,谓与款敌谋,亦谪戍。
  • 18、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
  • 19、大哥说要封一个乡侯,御史大夫晁错进言封亭侯,最后宗正寺卿折中封了个关内侯,名号取的他的姓就叫云侯。
  • 20、八月,渊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却兵,当君臣面缚。
御史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