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笔记

笔记


拼音 bǐ jì

简拼 BJ
五笔 TTYN


词语解释

笔记[ bǐ jì ]

1.用笔所做的记录

听课笔记。

记笔记。

note;

2.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

3.用笔记录

take down;


引证解释

1.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2.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宋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蒙古人的。”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明人笔记一则为例。”

3.用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

孙犁 《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国语辞典

1.随笔记录的文字。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札记

2.记录

“上课笔记”、“演讲笔记”。

3.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譌、或综述古义

宋·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网络解释

1.笔记 (周笔畅演唱歌曲)

笔记》是周笔畅演唱的歌曲,该歌曲由黄友桢作曲,唐恬恬和黄友桢作词。该歌曲收录于2005年超级女声《终极PK》合集,后被收录于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的第一部《流行音乐》教材中。

2006年获第12届全球华语榜中榜“搜索最热门年度歌曲奖”、第13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香港新城国语力“热爆K歌奖”。

2.笔记 (词语概念)

笔记是写作体裁,一卷书没有固定主题,一段写天文,下一段可以是写狐狸故事,是一种作者个人的“随笔”或“杂记”性质之文学。笔记体的著作在中国古典典籍中为数众多。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


英语翻译 notes; to take down (in writing);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 CL:本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笔记造句

  • 1、小红的笔记本上写满了从各处摘抄下来的优美词句。
  • 2、做好笔记是快速提升语文成绩的终南捷径,是语文最后厚积薄发的催化剂。
  • 3、白天,他攀山越岭寻找中药材,晚上在灯下整理笔记,记写每一种药材的功能。
  • 4、小明上课做笔记太认真了,可以说做到了有闻必录。
  • 5、进入笔记的知识只是字迹,进入电脑的知识只是数据,进入大脑的知识只是记忆,进入习惯的知识才是力量。
  • 6、爸爸答应给我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我不可以得寸进尺,再要他买手机。
  • 7、戎马倥偬之中,他坚持天天写读书笔记
  • 8、这本笔记中详细记录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 9、王老师坚持作读书笔记,积累了许多珍贵资料。
  • 10、写读书笔记时要扣住原文,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感受。
  • 11、在昨天晚上的睡梦中,我梦见了自己都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
  • 12、独立的笔记本存放空间和保障系统,保证笔记本的安全无忧。
  • 13、我替你买了早餐抄好了笔记。在你家楼下无所事事地发呆。
  • 14、带着你肩上的衣服和一个装满笔记本的背包徒步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是很棒的。
  • 15、提醒大家要学会修自己的笔记本,这是很重要的!从前有个人,他不会修自己的笔记本……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 16、如果其笔记没有凭依的死神而被人类所有时,只要触碰笔记就能凭依在该人身上。
  • 17、死神由始至终都只凭依拥有死亡笔记所有权的人。
  • 18、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 19、看来你跟我一样,刚学这一单元。但是我们老师讲了,这可是我的上课笔记哦。
  • 20、我过生日时,爸爸送给我一本精美的笔记本。
笔记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