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笔札
zhá

笔札


拼音 bǐ zhá

简拼 BZ

词语解释

笔札[ bǐ zhá ]

1.纸和笔

paper and pen;

2.指文章、书信等

articles; letter; written composition;


引证解释

1.毛笔与简牍。亦泛指文具用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后汉书·曹褒传》:“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

清 方文 《怀吴日生》诗:“此日大官分笔札,上林诸树尽含香。”

2.写作;书写

《北齐书·李绘传》:“素长笔札,尤能传受,缉缀词议,简举可观。”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府中事体烦杂,宣徽要请一个馆客,做记室代笔札之劳。”

3.指负责文牍的职务

《世说新语·文学》“左太冲” 刘孝标 注引《左思别传》:“父 雍,起於笔札,多所掌练。”

4.借指文章、书画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一》:“时人为之语曰:‘谷子云之笔札,楼君卿之唇舌。’言其甚见信用也。”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襄工笔札,帝尤爱之,御制《李用和碑文》,詔使襄书。”

5.特指书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汉来笔札,辞气纷紜。观史迁之《报任安》,东方朔之难公孙,杨惲之酬会宗……志气槃桓,各含殊采。”

唐 无名氏 《玉泉子》:“王生之子不知其故,偶获孜与父平昔所尝往来笔札,累十幅,皆孜手迹也。”

6.指文才

《魏书·酷吏传·高遵》:“涉歷文史,颇有笔札,进中书侍郎。”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严武﹞累于饮筵对客骋其笔札。”

筆劄:犹笔记;手书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一》:“帝性聪敏,喜笔札,及从军旅,多閲簿书。”

明 王世贞 《题宋仲珩方希直书》:“希直不以书名,而方刚不折之气,流溢笔墨间,其名磨损不可辨,盖永乐中有禁,收公笔札者同罪故耳。”


国语辞典

1.古代的笔和木简,相当于现在的纸笔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2.关于文墨写作等事,如公文、书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汉来笔札,辞气纷纭。”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好学自力,善笔札。”


网络解释

1.笔札

【释义】1.[paper and pen]纸和笔。2.[articles;letter;written composition]指文章、书信等。


英语翻译 Written note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笔札造句

  • 1、这位杨爷进士出身,工笔札,有口辩,在崇祯帝面前朗朗开言,天文地理五行兵书无所不通,确实唬住了皇帝。
  • 2、后段则以词和笔札为主,词作为重要的交际应酬工具,发挥着前此诗所具有的功能,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转换。
  • 3、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一些鲁迅的笔札
  • 4、这时候的嘉靖倒多了一些虚心,见了他的笔札,叹其忠勇,立时擢升为河南道监察御使。
  • 5、其诗文笔札,自足不死。
  • 6、长于笔札,为时辈所推。
  • 7、运筹画策,自具于章表,献可替否,总归于笔札
  • 8、壮怀消笔札,真气失仙禅。
  • 9、善笔札,常代弃疾答尺牍。
  • 10、文骢薄有文藻,颇善笔札,性好结客。
  • 11、贞珉镌笔札,顽铁铸奸雄。
  • 12、尚书牛弘给笔札令自序,援笔而成。
  • 13、溥等言条目烦多,不可以口占,愿给笔札以对。
  • 14、后辈言笔札者,欧虞褚陆,或有异论,至长史无间言。
  • 15、李舜举知识广博,常批览书传,能文辞笔札,为内官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 16、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 17、尽管一年导一部电影,但他仍不忘给点评其他影片和导演,此外,他还一部接一部电影地采访希区柯克,写下的笔札足有经典名着那样的篇幅。
  • 18、文词敏丽,善笔札
  • 19、善诗,工书,尤善笔札,与刘庸夫友善。
  • 20、天姿敏瞻,纪闻赅博,工笔札、书词华美。
笔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