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直谏
zhíjiàn

直谏


拼音 zhí jiàn

简拼 ZJ


词语解释

直谏[ zhí jiàn ]

1.耿直劝谏

直谏之士几许?

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advise frankly;


引证解释

1.直言规谏

《孔子家语·辩政》:“孔子曰:‘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唯度主而行之。’”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将儼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諫,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忆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动鑾舆。”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一:“直諫好言事,召见拜司隶。弹劾中黄门,鯁切无所避。”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及宋玉》:“然虽学屈原之文辞,终莫敢直諫。盖掇其哀愁,猎其华艷,而‘九死未悔’之概失矣。”


国语辞典

1.直言规谏

《史记·卷三九·晋世家》:“伯宗以好直谏得此祸,国人以是不附厉公。”

《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将俨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谏,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

切谏


网络解释

1.直谏

直谏,拼音zhí jiàn,是指直言规谏 ,出自《孔子家语·辩政》。


英语翻译 to admonish sb frankly; direct criticism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直谏造句

  • 1、团结需要的是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而不是指鹿为马的赵高。
  • 2、无论是舜帝的虚怀若谷,还是禹的尽职尽责,皋陶的犯言直谏,恐怕在我们这个时代都是少之又少了。
  • 3、诤言直谏型“愤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退荣辱完全以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为皈依,丝毫没有个人私利的考量。
  • 4、在贞观年间,忠臣遍地,贤良如狗,并且都以犯言直谏为荣。
  • 5、沈默终于服气了,他向来认为士大夫的犯言直谏中,隐藏着沽名钓誉的私人目的。
  • 6、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下,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 7、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甚至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唐嗣。
  • 8、海公更甚,竟敢于批逆鳞,犯颜直谏,向嘉靖递上了着名的奏疏。
  • 9、比干明知纣王强暴,直谏有杀身之祸,仍旧强谏,以“杀身成仁”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坚守;司马迁受腐刑以免死,忍受耻辱,为的是成古今之辩、万世之言。
  • 10、或者说他是一个铁面御史,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完全为了大明的天下,一心想做一个比干那样直谏而死的大忠臣,千古留芳,杨振倒宁愿相信他是后者。
  • 11、所以曹操部下的谋士大多是敢于犯言直谏的人,这并不是说他们为人多么的刚正耿直,而是曹操这家伙对谋士脾气太好了。
  • 12、感公之德,故不敢不犯言直谏,进逆耳忠言。
  • 13、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遂有贞观之治。
  • 14、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 15、碰到朝政窳败,贪赃枉法之人,要有拍案而起犯颜直谏的勇气,这不仅是责任,也是道义,否则,就会令天下人耻笑。
  • 16、师友的惨死让燕钦融悲痛万分,也让他坚定了要面圣直谏的决心,不能武死战沙场,也该为君父社稷,文死谏!虽死犹荣,虽死无憾!
  • 17、大夫直谏犯非刑,剜目伤心不忍听;不是真君施妙术,焉能两眼察天庭?
  • 18、二年正月壬午,以关内旱,求直谏,停不急之务,宽系囚,祠名山大川,葬暴骸。
  • 19、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士。
  • 20、如今,看到他们二人因为秉直谏言落得如此下场。
直谏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