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篆书
zhuànshū

篆书


拼音 zhuàn shū

简拼 ZS
五笔 TXNN

词语解释

篆书[ zhuàn shū ]

1.汉语字体之一。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即金文,又称镏书;小篆为秦统一后规定的书体写法

seal character;


引证解释

1.大篆小篆的统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字学》:“集篆书《金刚经》备诸体,虽未必尽然,亦可见歷代书法之变。”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小书斋的门额上有篆书‘养心斋’三个大字的横匾。”

2.写篆字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於时,李监阳冰独能篆书。”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天下太平四字》:“闻阮云臺师在相位时,每於岁除前,用松江花绢方牋篆书‘天下太平’,字如秦汉瓦当体,分貽知好。”

3.即小篆。 王莽 时六体书之一

《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

《晋书·卫恒传》:“王莽时,使司空甄丰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书……三曰篆书,秦篆书也。”


国语辞典

1.书体名:(1)​ 广义的篆书,是指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及小篆等;狭义的篆书则指大篆及小篆。相传大篆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小篆为李斯取史籀大篆省改而成。现今所称的篆书,则多指小篆而言。(2)​ 王莽时六书之一,即小篆


网络解释

1.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英语翻译 seal script (Chinese calligraphic styl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篆书造句

  • 1、因为小篆书写较繁琐,后来,经程邈整理形成书写较简便、快速的隶书。
  • 2、学篆书之圆润,拥有平和的心灵;学楷书之方正,塑造正直的品性;学行书之流畅,保持快乐的心情;学草书之不羁,人生飞扬着激情。国际母语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写好母语真诚做人!
  • 3、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学习过中国古文字,能认得大多数篆书,金文、甲骨文也认得不少。
  • 4、就在研究古代中国经典作品的同时,丁氏开始对古印玺,甚至是更远古的甲骨文、青铜铭文、篆书产生兴趣。
  • 5、冠山上还留存有一首以“绿痕”为名题刻的篆书五律。
  • 6、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的主要阶段。
  • 7、丰满偏高,口厚腹壁薄,铜质不如明代精,耳孔多半圆如洞,款识仿宋体渐多,楷篆书并存。
  • 8、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
  • 9、古文字研究学者任彤称,经过与其他几位古文字学者的研讨,确认这四个字自右向左是篆书的“厚德载福”,是中国民居里的传统吉字,用来提醒主人明志纳福。
  • 10、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岁次丙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诫’,大篆书
  • 11、第六书体诞生,结束了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和楷书体五种书体统治中国书坛几千年的历史局面,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纪元。
  • 12、篆书字体优美,至今在人们书法作品中仍喜使用。
  • 13、篆刻中,印字凸起的阳刻叫朱文,反之的阴刻则为白文,缪篆为汉魏时朞制印常用的篆书字体,以形体匀整、屈曲缠绕具绸缪之意而得名,字体为缪篆,写得古朴严谨,勾画非常端正。马伯庸
  • 14、学篆书之圆润,拥有平和的心灵。
  • 15、昭王瑕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名五岳,铭曰:‘镇岳尚书’,古文篆书,长五尺。
  • 16、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有标志导向作用。
  • 17、杨涛的出发点与此大相径庭,他从运笔开始,就打破了篆书原有的格式,什么逆入平出、藏头护尾等一概都浑化在对笔画和字体的深入体察中。
  • 18、“其篆书雄浑厚重,气势高古,氤氲着金石之气;隶书从汉碑入手,心摹手追,一笔一画,绝无苟苟;其行书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 19、其装饰不仅有鸟虫书、篆书等书体题铭,又有花草与八卦符号,而更具特色的是代表十二辰的动物生肖纹饰。
  • 20、坛装骨骸是有讲究的,需从脚往头部装填,最后才将小七的头骨放于最上面,盖好盖子,封死,又找来白纸竖贴于坛身,用判官笔以篆书工工整整的写着小七的名字。
篆书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