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篆刻
zhuàn

篆刻


拼音 zhuàn kè

简拼 ZK
五笔 TXYN

词语解释

篆刻[ zhuàn kè ]

1.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比喻精心书写或作文

seal cutting;


引证解释

1.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吕延济 注:“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

宋 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诗:“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觴侠气上云空。”

2.谓雕琢,过分修饰文字

明 高启 《跋沟南诗后》:“格律深稳,不尚篆刻,而往往有会理切事之理。”

3.雕刻印章

《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文彭、文嘉﹞并能诗,工书画篆刻,世其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米紫来自书诗卷》:“﹝米紫来﹞诗画皆工秀,兼善篆刻。”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抱石,我看是一位标准的中国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篆刻,又会书画,长于文事。”


国语辞典

1.推敲字句,琢磨文章。比喻精心为文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2.雕刻印章。因印章多模仿秦汉古印,采用大小篆体,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网络解释

1.篆刻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英语翻译 carving a seal

法语翻译 gravure des sceaux

德语翻译 Siegelschnitzerei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篆刻造句

  • 1、老先生的书画篆刻作品真是自出机杼、惊时动俗啊!
  • 2、对中国古诗词、书法、篆刻等各类艺术的广泛研究,使他得以更为深刻而系统地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与中国艺术的大本大宗。
  • 3、篆刻印章如同玉玺般浩然大气,体现显贵,盛大,财富尊严。
  • 4、有论者认为,钟国康之书法、篆刻师法吴昌硕,心慕手追,得其三昧,几可乱真。
  • 5、用缪篆刻印,平方正直,古朴深厚,更具艺术性。
  • 6、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 7、后魏书法家、画家、雕刻家、建筑学家蒋少游;唐代宰相蒋伸;明代画家蒋子成;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清代书法家,篆刻家蒋仁等。
  • 8、篆刻之余,王鸿定亦潜心书法,历代法书名帖皆临习一过,尤对秦诏版、石鼓文、大盂鼎、毛公鼎等用力尤深。
  • 9、砚雕需要艺术涵养的积累,而目前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文学、美术、篆刻等方面的水平和修养都有待提高。
  • 10、篆刻一般选用两三厘米见方的印石,此次选用这么大的印石,普通的小刻刀刻起来直“打漂”,根本无法镌刻。
  • 11、值得一提的是,还有道行天下的标识印“道行天下,博爱中国”的篆刻者刘国强,为了将篆章赶制出来,他一夜没有合眼,刻了三次才终于成功。
  • 12、图章也是请荣宝斋的篆刻家宋学伟仿刻好钤印上去的。
  • 13、在篆刻方面,吴昌硕“粗犷”,齐白石“大疏大密”,李骆公“象形”,而郑万选的创新是“出面”,可谓独树一帜、开宗立派。
  • 14、他的篆刻技艺已经登峰造极了。
  • 15、他擅长书画篆刻与贝雕工艺品创作设计、制作研究和理论探讨。
  • 16、至有评骘所谓:白石篆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17、喜欢桥牌、国际象棋、民谣吉它、钢琴、葫芦丝、篆刻、茶艺。古典、世界、新纪音乐,阅读,玩游戏。
  • 18、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
  • 19、早在幼年时,他的生父邓来贵就是沁源县远近闻名的书法、篆刻、绘画、剪纸、雕塑等老艺人,因受长上陶染,从小就模仿学艺,小有名气。
  • 20、篆刻艺术也是学海无边,第一要培养起热爱的兴趣;第二要多临多看印谱;第三要多刻;第四要丰富其他艺术素养。
篆刻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