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理人的成语

形容不理人的成语


1视而不见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释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2不闻不问 [ bù wén bù wèn ]

解释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3袖手旁观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解释 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出处 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4旁若无人 [ páng ruò wú rén ]

解释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5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释 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6视若无睹 [ shì ruò wú dǔ ]

解释 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7置若罔闻 [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释 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8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解释 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处 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9不可理喻 [ bù kě lǐ yù ]

解释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10蛮不讲理 [ mán bù jiǎng lǐ ]

解释 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11漠然置之 [ mò rán zhì zhī ]

解释 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

出处 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12待理不理 [ dài lǐ bù lǐ ]

解释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13不偢不倸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释 偢:同“瞅”,看;倸:同“睬”,理睬。不看也不答理,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出处 明 苏复之《金印记 周氏回家》:“妇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倸。”

14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释 茫然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

15不揪不睬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释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1回:“贼囚根子,他不揪不睬,也是你爹的婊子,许你骂他!”

16不揪不采 [ bù jiū bù cǎi ]

解释 不理睬。

17面北眉南 [ miàn běi méi nán ]

解释 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为我来,须回避,且做个面北眉南,你东咱西。”

18夸诞生惑 [ kuā dàn shēng huò ]

解释 夸诞:说话荒诞不经。说话荒诞不经,使人产生疑惑。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不苟》:“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19无理取闹 [ wú lǐ qǔ nào ]

解释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20按兵不动 [ àn bīng bù dòng ]

解释 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21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22胡搅蛮缠 [ hú jiǎo mán chán ]

解释 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出处 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23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出处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24专横跋扈 [ zhuān hèng bá hù ]

解释 专断横行;蛮不讲理(跋扈:霸道;不讲道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25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26义不容辞 [ yì bù róng cí ]

解释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27爱不释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释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出处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28熟视无睹 [ shú shì wú dǔ ]

解释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29形影不离 [ xíng yǐng bù lí ]

解释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30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解释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1漠不关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释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出处 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32胡作非为 [ hú zuò fēi wéi ]

解释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33蛮横无理 [ mán hèng wú lǐ ]

解释 野蛮横暴;不讲道理。

出处 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六回:“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恼恨县主得了贿银,这样蛮横无理。”

34装聋作哑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释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装聋做哑”。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35我行我素 [ wǒ xíng wǒ sù ]

解释 行:做。素:平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36百战不殆 [ bǎi zhàn bù dài ]

解释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7不知好歹 [ bù zhī hǎo dǎi ]

解释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38避而不谈 [ bì ér bù tán ]

解释 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出处 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39罪不容诛 [ zuì bù róng zhū ]

解释 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40刻不容缓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41百年不遇 [ bǎi nián bú yù ]

解释 上百年也碰不到。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42半死不活 [ bàn sǐ bù huó ]

解释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43半身不遂 [ bàn shēn bù suí ]

解释 遂:顺;如意;指能活动。半边身体不能活动自如。

出处 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侠然。”

44按捺不住 [ àn nà bù zhù ]

解释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仙……按捺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45情理难容 [ qíng lǐ nán róng ]

解释 容:容忍,宽恕。指无论在人情与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厮每情理难容。”

46无所不容 [ wú suǒ bù róng ]

解释 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

出处 《魏书》:“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

47闭口不言 [ bì kǒu bù yán ]

解释 闭住嘴巴不言语;指有话不说。

出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48备而不用 [ bèi ér bù yòng ]

解释 备:准备。准备好而暂时不用;以应急需。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49爱不忍释 [ ài bù rěn shì ]

解释 忍:忍心;释:放下。对所喜爱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形容极其喜爱。

出处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条幅扇头诗》:“又于扇头见一绝云:‘一夜东风草剪齐,如丝春雨湿香泥……’亦爱不忍释。”

50毫不关心 [ háo bù guān xīn ]

解释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出处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51不容置疑 [ bù róng zhì yí ]

解释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出处 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52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释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53百读不厌 [ bǎi dú bú yàn ]

解释 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出处 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4悲不自胜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55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释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处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56爱答不理 [ ài dā bù lǐ ]

解释 不爱答理。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8章:“焦庆媳妇爱答不理地说:‘管他哪一伙,谁给我办好事儿,我就向着谁!’”

57形容枯槁 [ xíng róng kū gǎo ]

解释 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枯槁:枯萎;枯干。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58形容憔悴 [ xíng róng qiáo cuì ]

解释 憔悴;精神萎靡,面色不好。身体瘦弱,面色枯黄。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夫人见策形容憔悴,泣曰:‘儿失形矣!’”

59安不忘危 [ ān bú wàng wēi ]

解释 安:平安;危:危险;灾难。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出处 《周易 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60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61爱理不理 [ ài lǐ bù lǐ ]

解释 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黄二麻子爱理不理的,问他什么事。”

62间不容发 [ jiàn bù róng fà ]

解释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非常危急。也指严谨完整;没有破绽。

出处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63不容置喙 [ bù róng zhì huì ]

解释 置:安放;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64放刁撒泼 [ fàng diāo sā pō ]

解释 放:使用;刁:无赖,刁滑;撒泼:蛮不讲理。指使用刁钻狡猾的一套手段。形容极不讲理。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闲钻懒,放刁撒泼。”

65面不改容 [ miàn bù gǎi róng ]

解释 谓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

66不瞅不睬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释 不看也不答理。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

67无动于中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释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68哀而不伤 [ āi ér bù shāng ]

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9不容分说 [ bù róng fēn shuō ]

解释 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9回:“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数下。”

70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释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71不近道理 [ bù jìn dào lǐ ]

解释 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出处 《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72群起攻击 [ qún qǐ gōng jī ]

解释 很多人一起反对、指责。

出处 梁启超《违制论》:“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诏以为护符者耶,则举国群起而攻之。”

73间不容缓 [ jiān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指刻不容缓。

出处 龚振黄《青岛潮》第十章:“是否赞同,迅祈赐覆。千钧一发,间不容缓也。”

74影形不离 [ yǐng xíng bù lí ]

解释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

出处 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75不容置辩 [ bù róng zhì biàn ]

解释 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76天理难容 [ tiān lǐ nán róng ]

解释 虽然一时对恶人无可奈何;但觉得上天不会放过他。

出处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77倚势凌人 [ yǐ shì líng rén ]

解释 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78人情冷暖 [ rén qíng lěng nuǎn ]

解释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出处 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79匕鬯不惊 [ bǐ chàng bù jīng ]

解释 匕:羹匙;鬯: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

出处 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于万邦;束发登朝,匕鬯不惊于百里。”

80笑骂从汝 [ xiào mà cóng rǔ ]

解释 汝:你。指对他人的讥讽置之不理。

出处 《宋史·邓绾传》:“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81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释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82文理不通 [ wén lǐ bù tōng ]

解释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出处 《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83天理不容 [ tiān lǐ bù róng ]

解释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出处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84比下有余 [ bǐ xià yǒu yú ]

解释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出处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85刻不容松 [ kè bù róng sōng ]

解释 片刻也不能松懈。

出处 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析》:“犹恐内海匪船,潜赴外洋勾结,是杜绝售私之劲,实属刻不容松。”

86理不胜辞 [ lǐ bù shèng cí ]

解释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87装聋做哑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释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方氏已许出了口,不好悔得,只得装聋做哑,听他娶了一个妾。”

88装聋装哑 [ zhuāng lóng zhuāng yǎ ]

解释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 茅盾《小巫》:“蔓姐几次三番乘机会说起娘在上海不知道是怎样过日子,老爷只是装聋装哑。”

89间不容瞬 [ jiān bù róng shùn ]

解释 指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短促。

出处 《素问 宝命全形论》:“至其当发,间不容瞬。”

90细不容发 [ xì bù róng fà ]

解释 容:容受;发:头发。比喻十分细小。

出处 《晋书·卫瓘传》:“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容发。”

91不拘形迹 [ bù jū xíng jī ]

解释 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出处 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92谈不容口 [ tán bù róng kǒu ]

解释 犹言赞不绝口。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

93间不容缕 [ jiān bù róng lǚ ]

解释 同“闲不容发”。

出处 宋·苏轼《奉诏祷雨诸庙祝文》:“民之祸福,间不容缕。”

94谊不容辞 [ yì bù róng cí ]

解释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 明·杨荣《送陈司业诗序》:“予与光世处三十年矣,谊不容辞,故为序如此。”

95推聋做哑 [ tuī lóng zuò yǎ ]

解释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出处 元·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做哑,待时守分。”

96理所不容 [ lǐ suǒ bù róng ]

解释 道理所不能允许。

出处 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八座论沙门敬事书>》:“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97邑犬群吠 [ yì quǎn qún fèi ]

解释 邑:乡邑。乡邑的狗群起吠叫。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98间不容砺 [ jiān bù róng lì ]

解释 谓磨治的时间也没有。形容时间的短促。

出处 《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

99置之不论 [ zhì zhī bù lùn ]

解释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出处 鲁迅《文艺和革命》:“这之前,有时恐怕也有青年潜入宣传,工人起来暗助,但这些人们大抵已经死掉,或则无从查考了,置之不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