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半身不遂的意思
bànshēnsuí

半身不遂



成语拼音 bàn shēn bù suí

成语注音 ㄅㄢˋ ㄕㄣ ㄅㄨˋ ㄙㄨㄟˊ

成语简拼 BSBS

成语五笔 UTGU

成语解释 遂:顺;
如意;指能活动。
半边身体不能活动自如。

成语出处 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侠然。”

成语正音 “遂”,不能读作“suì”。

成语辨形 “遂”,不能写作“逐”。

近义成语 半身不摄

反义成语 生龙活虎八面玲珑、 身强体壮

感情色彩 半身不遂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主谓式;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患病,半身瘫痪。

成语造句 (1)他因脑溢血半身不遂,只能坐轮椅了。
(2)我爷爷因病半身不遂了,只能让人照顾,不能自理。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情况不好形容不好的意思形容效果不好形容不好的话形容浑身不舒服形容一个东西不好形容身体特别难受形容不好的消息形容现状不好形容身体很难受


英语翻译 hemiplegia(paralysis of half one's body)

日语翻译 半艖不遂(はんしんふずい)

法语翻译 hémiplégie

德语翻译 halbseitig gelǎhmt(Hemiplegie)

俄语翻译 гемипаралич(односторóнний паралич)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半身不遂造句

  • 1、他因脑溢血半身不遂,只能坐轮椅了。
  • 2、你要打谁啊还是你脑血栓啊半身不遂啊。
  • 3、我父亲中了风,半身不遂已有一年了。
  • 4、我爷爷因病半身不遂了,只能让人照顾,不能自理。
  • 5、中医症见舌强不语,吞咽不利,并见半身不遂,麻木,口眼歪斜,倦怠,面色无华,舌黯红或有齿印,脉沉细弱无力等。
  • 6、天麻是名贵中药材,用天麻酿制的天麻酒,可晕眩头痛,四肢麻痹,风湿和身体虚弱,半身不遂及高血压等症。
  • 7、痰浊为有形之邪,可随气机流窜全身无处不到,流注于经络则经络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甚则半身不遂
  • 8、若患风湿多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者,则宜选用药性较猛的三蛇酒、五蛇酒、蕲蛇药酒等。
  • 9、半身不遂,口眼斜,面色萎黄,语言骞色,痰稀而白,或见头晕目眩,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或弦。
  • 10、晗玥咬牙切齿跺跺脚暗道,不就是上次去浮厝湖喝水将这厮毒打了一顿么,不但透露我行踪还当人面儿诋毁我清誉,下次要逮着它非把它用火烤得半身不遂
  • 11、但是从1986年开始,王凤琴的父母先后得了半身不遂,身边也没有子女能够固定地照应。
  • 12、功能祛风痰,通经络,镇痉止痛,散结解毒,主要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瘰疬痰核,阴疽肿毒,毒蛇咬伤。
  • 13、痰淤之为病,全身各部均可出现,与五脏之病均有关系,停滞于经络则经络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甚至半身不遂
  • 14、功能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 15、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昏,半身不遂伴肢体疼痛,手指肿胀,屈伸不利,口角歪斜,言语迟涩伴流痰涎,精神欠佳,易疲倦,心烦胸闷,舌苔薄白,质红,脉沉细缓或弦滑。
  • 16、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基础为痰,痰湿壅滞,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而生风,流窜经络而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 17、考偏枯与痱之别,偏枯以半身不遂为主,因其邪在肌表,未及于心,故神识无伤,而痛觉存在,属汉以后中风之中经络,与现代医学废用性肌萎缩相类。
  • 18、症见善忘,甚则不识家人,表情迟钝,寡言少动,精神恍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甚至语言不清,语无伦次,饮食起居不能自理,或兼有失语,半身不遂,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细或涩。
  • 19、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穴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
  • 20、可用于治疗热结尿闭,高热烦躁、抽搐,闭经半身不遂,咳嗽喘急、肺炎、慢性肾炎、小儿急慢惊风、癫痈、高压、风湿、痹症、结石、黄疽等多种疾病。
半身不遂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