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很假虚伪的成语

形容人很假虚伪的成语


1两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解释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2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3尔虞我诈 [ ěr yú wǒ zhà ]

解释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人面兽心 [ rén miàn shòu xīn ]

解释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5阳奉阴违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解释 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 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6虚情假意 [ xū qíng jiǎ yì ]

解释 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7虚张声势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解释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虚:虚假;张:张扬。

出处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8背信弃义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释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9弄虚作假 [ nòng xū zuò jiǎ ]

解释 虚假;不实;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

出处 廖鲁言《一九五九年农业战线的任务》:“在执行生产计划的全部过程中,也应该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虚作假。”

10口蜜腹剑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释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1巧言令色 [ qiǎo yán lìng sè ]

解释 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出处 《尚书 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12趋炎附势 [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释 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13故弄玄虚 [ gù nòng xuán xū ]

解释 故意耍花招;欺骗人。玄虚:用来掩盖真相;迷惑别人的欺骗手段。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14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解释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15自欺欺人 [ zì qī qī rén ]

解释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骗别人。形容别有用心或虚伪无力的欺骗行为。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16虚与委蛇 [ xū yǔ wēi yí ]

解释 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17见风使舵 [ ji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释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18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19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释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20假仁假义 [ jiǎ rén jiǎ yì ]

解释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21表里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解释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出处 《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22笑里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释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23掩耳盗铃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释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4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释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25假手于人 [ jiǎ shǒu yú rén ]

解释 假:借。借助别人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指凭借别人的力量办事。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庞淯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26假公济私 [ jiǎ gōng jì sī ]

解释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27强颜欢笑 [ qiǎng yán huān xiào ]

解释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28谄笑胁肩 [ chǎn xiào xié jiān ]

解释 讨好地强装笑脸,缩敛肩膀。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

出处 《初刻折案惊奇》卷十三:“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谄笑胁肩,赚他上手。”

29假痴不癫 [ jiǎ chī bù diān ]

解释 痴:傻,呆。癲: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出处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30虚誉欺人 [ xū yù qī rén ]

解释 誉:声誉,名誉。用虚假的声誉欺骗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31虚嘴掠舌 [ xū zuǐ lüè shé ]

解释 比喻花言巧语。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32假以辞色 [ jiǎ yǐ cí sè ]

解释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出处 明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33酸文假醋 [ suān wén jiǎ cù ]

解释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这有什么?大凡一个人,总别酸文假醋的才好。”

34皮笑肉不笑 [ pí xiào ròu bù xiào ]

解释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出处 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见陈姨太的粉脸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陈姨太在挖苦她。”

35诚心诚意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释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36外强中干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解释 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37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解释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38问心无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解释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39唯利是图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释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40装腔作势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解释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出处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41虚虚实实 [ xū xū shí shí ]

解释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42实心实意 [ shí xīn shí yì ]

解释 言行发自内心,真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五儿听了,句句都是宝玉调戏之意,知这位呆爷却是真心实意的话。”

43以假乱真 [ yǐ jiǎ luàn zhēn ]

解释 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44真心实意 [ zhēn xīn shí yì ]

解释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

出处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45拐弯抹角 [ guǎi wān mò jiǎo ]

解释 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地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接了当。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46指鹿为马 [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释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47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48由衷之言 [ yóu zhōng zhī yán ]

解释 衷:指内心;本心。出自内心的话。引申为向交谈的对方真心实意地敞开心扉;以求得对方的理解、谅解或同情。

出处 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49真情实感 [ zhēn qíng shí gǎn ]

解释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出处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50好心好意 [ hǎo xīn hǎo yì ]

解释 指怀着善意。

出处 老舍《茶馆》第三幕:“我好心好意来告诉你,你可不能卖了我呀!”

51假途灭虢 [ jiǎ tú miè guó ]

解释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52心不应口 [ xīn bù yīng kǒu ]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谓为人虚伪。

出处 明·杨德芳《步步娇·闺怨》曲:“恨他心不应口,把欢娱翻成僝僽。情儿泛泛,浑如江水流。”

53表里为奸 [ biǎo lǐ wéi jiān ]

解释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事》:“王虎谷为祠祭郎中,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

54扭捏作态 [ niǔ niē zuò tài ]

解释 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55因公假私 [ yīn gōng jiǎ sī ]

解释 借公务谋取私利。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56真心真意 [ zhēn xīn zhēn yì ]

解释 犹真心实意。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

57巧语花言 [ qiǎo yǔ huā yán ]

解释 同“花言巧语”。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58情深义重 [ qíng shēn yì zhòng ]

解释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出处 晋 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着于人士之口。”

59道远知骥 [ dào yuǎn zhī jì ]

解释 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出处 三国·魏·曹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60矫饰伪行 [ jiǎo shì wěi xíng ]

解释 矫饰:做作,掩饰。善于掩饰,行为虚伪。

出处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矫饰伪行。”

61假仁假意 [ jiǎ rén jiǎ yì ]

解释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62矫言伪行 [ jiǎo yán wěi xíng ]

解释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出处 宋·秦观《论议下》:“矫言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岩冗,以幸上之爵禄。”

63揣奸把猾 [ chuāi jiān bǎ huá ]

解释 揣:藏。奸:奸诈,狡诈,虚伪。心藏奸诈,行为狡猾。

出处 元·无名氏《十样锦》第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后永做饿鬼。”

64巧伪趋利 [ qiǎo wěi qū lì ]

解释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出处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65讦以为直 [ jié yǐ wéi zhí ]

解释 讦:攻击别人短处;直:直率。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形容人品奸诈虚伪。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66不宾之士 [ bù bīn zhī shì ]

解释 宾:客人。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指敢于以主人翁出面提意见和建议。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党传》:“天子以示公卿,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