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安内攘外
ānnèirǎngwài

安内攘外



词语解释

安内攘外[ ān nèi rǎng wài ]

1.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引证解释

1.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明史·文震孟传》:“数年来,振纲肃纪者何事,推贤用能者何人,安内攘外者何道,富国强兵者何策。”

清 彭玉麟 《<盛世危言>序》:“凡有关於安内攘外之説者,随手笔録,积年累月成若干篇,皆时务切要之言。”

郭沫若 《豕蹄·贾长沙痛哭》:“你应该把他们领导起来,作安内攘外的工作。”


国语辞典

1.安定内部的叛乱,抵御外敌的侵凌

“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理应安内攘外双管齐下。”


网络解释

1.安内攘外 (张学良将军对抗战的主张)

安内攘外,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张,因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相左而直接导致了西安事件的爆发。

2.安内攘外 (名词词汇)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英语翻译 to maintain internal security and repel foreign invasion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安内攘外造句

  • 1、若尚固执“安内攘外”、“生聚教训”之见,诚恐内部既不得安,外患又与日俱甚,将见国亡之后,适受敌人之“教训”,资敌人以“生聚”也。
  • 2、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内,完成安内攘外的千秋大业,内则励精图治,四年而天下大治。
  • 3、同文馆增添之计,乃臣等日夜所筹,若中国能深究其法,通晓其原,则御侮即有所凭借,庶国威自振,安内攘外之道,不外是矣。
  • 4、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墨间。
  • 5、自绍兴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将,安内攘外,以保全皇位。
  • 6、魏公安内攘外,举贤任能,致政通民和,而人才辈出。
  • 7、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 8、不管啦!只要能安内攘外,击溃魔门,谁当太子又有什么干系?如果这老狐狸真有这等把握,索性成全他就是!
  • 9、遇到民族矛盾时,必须要安内攘外
  • 10、安内攘外,安内仍是核心所在。
  • 11、30年代中朞,四川替代西北成为抗日战争“战略总后方”的呼声很高,如何把四川纳入中央政府控制之下,成为蒋介石“安内攘外”步骤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 12、用麻杏甘石汤升宣肺气,既祛外邪,又助气血之通畅,为正气回复创造条件,有安内攘外之功,故能取效。
  • 13、利用现代特种兵的训练方式培养了一群无往不胜的神兵,利用现代学过的各家兵法战胜敌国的军师,安内攘外,平定四乱。
  • 14、这些青年军官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思想激进,对蒋介石安内攘外政策早就不满。
  • 15、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内,完成安内攘外的千秋大业。
  • 16、李世民完成安内攘外的千秋大业,四年而天下大治。
  • 17、乃遣将分扼要塞,并筑营伯力、红土崖、双城子,守以重兵,因上安内攘外方略,称旨。
安内攘外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