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隐恶
yǐnè

隐恶


拼音 yǐn è

简拼 YE

词语解释

隐恶[ yǐn è ]

1.隐瞒恶事

2.指鲜为人知的恶行


引证解释

1.隐瞒恶事。参见“隐恶扬善”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故民不得有遗善,亦不得有隐恶。”

宋 秦观 《韩愈论》:“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人以为实録,此叙事之文,如司马迁、班固之作是也。”

宋 王得臣 《<麈史>序》:“盖取出夫实録,以其无溢美,无隐恶而已。”

2.指鲜为人知的恶行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张锄柄﹞时言人隐恶,能道未来祸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惟丘生者,是邑名士,而素有隐恶,彭常鄙之。”


网络解释

1.隐恶

隐恶,汉语词汇。

注音:yǐn è

释义:隐瞒恶事;指鲜为人知的恶行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隐恶造句

  • 1、对有劣迹的书家采用“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扬善隐恶
  • 2、还有的书评东拼西凑、生拉硬扯、虚美隐恶,本当是属滥出书之类,根本就不值得一评,却为之大肆涂脂抹粉、竭尽奉承。
  • 3、实际上,现实中暴露出来的种种诚信问题,无不与虚名牟利、虚美隐恶、虚情假意这类社风、政风息息相关。
  • 4、从这一“定位”出发,当然是千方百计“扬善隐恶”的好,能张扬的尽情渲染,该隐瞒的一味遮蔽。
  • 5、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6、抱拳揖礼在道教礼仪中,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
  • 7、他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
  • 8、评价历史人物公正客观,不虚美,不隐恶
  • 9、而在其博客中,桑切斯针对这个共产主义岛国上虚美隐恶的生活所发表的尖锐批判,却使她身陷囹圄。
  • 10、他写史是据实而书,不虚美,不隐恶,不以成败论英雄。
  • 11、文直事赅,不虚美,不隐恶,而文笔潇洒自如,意味隽永,自然朴实,篇幅不长;可以摊开来仔细咀嚼,也可供茶余酒后、行旅倥偬中,随手浏览。
  • 12、至于荡检败德之夫,名姓皆从捏造,昭戒而隐恶,存事而晦人。
  • 13、苦难与人生: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却能“忧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我也点缀了历史。
  • 14、你情有独钟于不虚美、不隐恶地着书,最终赢得了后人的理解与赞赏,相信你在黄泉之下也定会欣慰地一笑吧!
  • 15、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从未放弃。固执也好,坚定也罢,他不肯妥协,用一部史记书写着自己对历史的忠贞。故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评价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16、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17、然而很多地方,在记录其发展历史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出现的贪官,以为这样就能达到扬善隐恶目的,其实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 18、下午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晏子
  • 19、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隐恶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