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戎狄
róng

戎狄



词语解释

戎狄[ róng dí ]

1.亦作“戎翟”


引证解释

1.亦作“戎翟”。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国语·周语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韦昭 注:“翟,或作狄。”

后以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汉书·匈奴传下》:“萧望之曰:‘戎狄荒服,言其来服荒忽无常,时至时去。’”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臣等闻三代以还,皆有戎狄之患,以至侵陵中国,被於渭洛。”


国语辞典

1.旧指居于西北边境外的野蛮民族

《左传·闵公元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蛮夷


网络解释

1.戎狄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周朝时居民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南方部落为蛮;东方部落为夷;西方部落为戎;北方部落为狄。其中戎和狄主要分布在华夏的西方和北方地区。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

狄作族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诸夏对北方一些部族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战国末期,狄人被华夏人和北方蒙古高原的胡人所同化。

确切地以戎作为部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西方羌人各部落,秦汉以后,多数西羌人逐渐被华夏和后来的吐蕃人所同化。


英语翻译 non-Chinese peoples of the north and west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戎狄造句

  • 1、戎狄先被殷德破了胆量,再被管长河灭了勇气,如今再被张平这么一折腾,便再也没有当前意气洋洋,成了一群乌合之众。
  • 2、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况彼首丘之情,未易忘也。
  • 3、郭子仪将要出去会见回纥将领,诸将劝谏说:戎狄之心,不可相信,请不要去。
  • 4、夫拯溺救焚,帝王之师也;穷凶骋暴,戎狄之举也。
  • 5、我们第一个又大又美丽的国家就叫夏朝。周围是什么玩意?蛮夷戎狄。蛮夷戎狄已经是不怎么样的词儿,已经让你说得够惨的了,还不够惨?犬戎!
  • 6、夏、华,或华夏和蛮夷戎狄的称呼,是民族中的统治者尊己卑人命名的通例。
  • 7、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 8、但既承明问,敢不竭愚!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类,皆因平时犯罪,徙补边屯;戎狄又性同禽兽,难养易败,今君来此抚驭,他不足虑,只性太严急,还宜少戒。
  • 9、皇上!族别法有违仁德,我华夏礼仪之邦,历朝历代素来讲究以仁化仇,以德报怨,即便是对戎狄蛮夷,只要归附称臣即恩结之,教化之。
  • 10、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 11、蛮夷是蛮夷戎狄的统称。
  • 12、惧戎狄,慌忙迁都洛邑。
  • 13、时,戎狄入侵,懿公被杀。
  • 14、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 15、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
  • 16、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无虞。
  • 17、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 18、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惊黔首,代价是诸秦族万年遗臭。
  • 19、夜晚,全军将士昏昏欲睡,那戎狄挑破了水袋,这是在沙漠里,没有水怎么能生存?第二天早上,水流得满地都是。
  • 20、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戎狄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