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蛮夷
mán

蛮夷



词语解释

蛮夷[ mán yí ]

1.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来蛮夷间。——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为降虏于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the marns-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引证解释

1.亦作“蛮彝”。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总论》:“蜀地僻陋有蛮彝风。”

欧榘甲 《新广东》五:“况南方自古以为蛮夷,然其地温暖,万物繁生,觅食甚易。”


国语辞典

1.汉族对外族四夷的称呼

《国语·楚语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五折》:“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扫蛮夷辅圣朝。”

戎狄 夷狄


网络解释

1.蛮夷

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夷。


英语翻译 the marns-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蛮夷造句

  • 1、严夜警,铜莲漏迟迟。清禁肃,森陛戟,羽卫俨皇闱。角声励,钲鼓攸宜。金管成雅奏,逐吹逶迤。荐苍璧,郊祀神祗。属景运纯禧。京坻丰衍,群材乐育,诸侯述职,盛德服蛮夷
  • 2、彼蒙古者,率兽食人,茹毛饮血,无伦无礼,蛮夷之部落尔。
  • 3、明光宗想起昨天他亲拨内帑存银一百万两,赐予辽东将士,到了王森眼里就是圣天子登基,将士效力,那些蛮夷自然要望风而遁了。
  • 4、外有蛮夷,蚕食鲸吞,内有强藩,各自为政,国将不国山河崩。
  • 5、连年丰收,大秦兵强马壮,难道还要忍让犬戎蛮夷?谈下来的土地和打下来的土地,不可同日而语;如若可以,不妨今秋一战,永绝西患。
  • 6、蛮夷之地不知廉耻,也不知道侯爷王爷是个什么概念,缅甸境内几乎一个部落就可以自封为王,然后开始互相征伐。
  • 7、智定蛮夷之地,取西川蛮汉分治,开拓蛮汉商路,亦攻亦守,杀伐决断,蛮逆天下。
  • 8、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先国后家、先公后私,幽州的公孙瓒一直在和外族蛮夷作战,我们不如去投靠他。
  • 9、檀渊之盟,始有中国赐给蛮夷岁币一说,靖康之后,更有中原王朝称臣称侄以致杀功臣求和的先例,种种耻辱,千年之下,仍让人扼腕长叹。
  • 10、如今却要被昔下统臣,八荒蛮夷灭国统治,这是何等的耻辱。
  • 11、殷洪刚说完,殷郊就上前轻轻呵斥,这东海之地可是一片蛮夷之地,那里荒芜,而且凶兽众多,夷人更是时常叛乱,殷郊根本就不想让殷洪去那种地方。
  • 12、鲜卑骑兵骁勇善战,就是不太服军法管理,军中汉人却把这些胡人士兵当做粗鄙蛮夷,异族士兵又多认为汉人倨傲无礼,看不起他们。
  • 13、克己复礼有何用?秦国不误农时,反倒蛮夷了?你们儒生偏会不着边际!一个穷国,老百姓吃西北风乡宴哪!
  • 14、泱泱大国,亿兆黎民,戴甲控弦着数百万计,却让俄罗斯这蛮夷之地的化外之民占据我大好河山,真让人扼腕痛惜,五内如焚。
  • 15、然倭奴者,鄙域蛮夷,其性鲜仁寡义,虽改其表,亦难掩其虺蜴之心豺狼本性,沐猴而冠窥窃神器,面目卑躬祸心暗藏。
  • 16、所谓中国人“不绝如线”,其实传至今日确实不易:三代先民于黄河上下躬耕开辟,周边却屡屡有狄戎蛮夷环伺于旁,攻战征伐不可胜数。
  • 17、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
  • 18、乙卯,大会蛮夷,设鱼龙曼延之乐,颁赐各有差。
  • 19、我们第一个又大又美丽的国家就叫夏朝。周围是什么玩意?蛮夷戎狄。蛮夷戎狄已经是不怎么样的词儿,已经让你说得够惨的了,还不够惨?犬戎!
  • 20、夏、华,或华夏和蛮夷戎狄的称呼,是民族中的统治者尊己卑人命名的通例。
蛮夷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