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北狄
běi

北狄


拼音 běi dí

简拼 BD

词语解释

北狄[ běi dí ]

1.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唯北狄(此指北魏)野心,掘(同“倔”)强(jiàng)沙塞之间。——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Di nationality;


引证解释

1.原指古代的 狄 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称。后用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孟子·梁惠王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引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其后,北狄讲和,西戎纳款。”

马君武 《从军行》:“北狄寇边郡,飞电羽书急。”


国语辞典

1.传说中黄帝的后裔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2.狄,古代北方种族之一。北狄泛指北方蛮夷


网络解释

1.北狄

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周朝人自称华夏,以中原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北狄是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

在晚商以前,华北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的『戎狄』族群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西戎和北狄皆出自仰韶文化。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

狄作部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

战国以后,“北狄”之名逐渐被改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多个民族,但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与先秦时期的北狄各部并没有任何关系。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北狄造句

  • 1、东夷后羿,西戎王母,南蛮东皇太一,北狄后土。
  • 2、独臂刀神后来逃到北狄虽然没有再做恶事,可也与仗义追杀的五岳仙侠总掌门‘之难道长’和义盟盟主甄情大战,死不悔改。
  • 3、今观天下大势,看是和睦,各国相安无犯,实则静波之下,暗流涌动,北狄南蛮,东夷西戎,虎视眈眈。
  • 4、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齐攻,图谋神州,天道将倾。
  • 5、北狄与中原的大战一触即发,夜空中飞出的烈焰凤凰,打破了一切。
  • 6、北狄是先秦时朞重要的一支部族,分为赤狄、白狄二支。
  • 7、本人到过中原各国,西戎、东海、南蛮、北狄等地都有我的足迹。
  • 8、东海、南蛮、北狄等地都有我的足迹。
  • 9、蛮夷之地,我只需三千轻骑便可。三军将士听令,今次之战,随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拭北狄,以振我大唐雄风!李靖 
  • 10、曾从属于赤狄,组成北狄国。
  • 11、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 12、后为北狄所据,至春秋中朞复为晋有。
  • 13、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
  • 14、地过万里,士马亿数,恒力兼戎夷,抗礼华夏,在于北狄,莫与为大。
  • 15、春秋大义别华夷,时至于今昧不知;北狄迷伊真本性,纲常文物倒颠之。
  • 16、扫北狄,定天下,拒之兴盛,归田缷甲,陌上篱下,夫耕妇织传为佳话。
  • 17、蛮夷之地,我只需三千轻骑便可。三军将士听令,今次之战,随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拭北狄,以振我大唐雄风!李靖
  • 18、雁门之北,北狄不谷食,贱长贵壮,俗尚气力;人不驰弓,马不解勒;便之也。
  • 19、“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 20、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
北狄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