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元杂剧
yuán

元杂剧


拼音 yuán zá jù

简拼 YZJ

词语解释

元杂剧[ yuán zá jù ]

1.13世纪初叶在中国北方大都(今北京市)、平阳(山西省临汾县)等地兴起的戏曲艺术,在金院本与诸宫调基础上综合其他伎艺而成,盛行于元代,故称。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优秀作品《窦娥冤》、《西厢记》等与唐诗、宋词相媲美

Yuan-Dynasty zaju plays;


引证解释

1.又称元曲。 元 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金 末 元 初产生于 中国 北方。是在 金 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国语辞典

1.我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最初为金院本中的一种演出形式。以唱曲为主,剧词、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剧本体裁通常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因主唱者不同,可分为末本、旦本两种


网络解释

1.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


英语翻译 Yuan-Dynasty zaju plays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元杂剧造句

  • 1、中国戏剧从宋元南戏、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经历诸多变化。
  • 2、以怪才王永梭为中心,有庄有谐,有雅有俗;并将谐剧与俳优、滑稽戏、傩戏、元杂剧作比较探讨,这是理论家写通俗文章不同于常人之处。
  • 3、元杂剧宾白中的内心独白又具有自我对话的性质,形成复调叙事的独特韵味,也更有艺术真实性。
  • 4、前言部分简要介绍元杂剧是一种叙事性与抒情性兼具的文学艺术。
  • 5、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演、念白a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 6、元杂剧中有“货郎儿”的曲牌,很可能就是模仿自叫卖的曲调,此外,“乌夜啼”“春莺啭”“康老子”“得宝歌”等,都可能是从叫卖中发展而成。
  • 7、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多种词曲和技艺的发展成果,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在中华文化史上与唐诗、宋词相媲美。
  • 8、滑稽戏、傩戏、元杂剧作比较探讨,这是理论家写通俗文章不同于常人之处。
  • 9、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中重要的一类,马致远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 10、从元杂剧中的文人形象看元朝的文人心态
  • 11、元杂剧中的生命意识
  • 12、元杂剧与元代文人心态
  • 13、元杂剧三国戏的文化透视
  • 14、元杂剧文本结构研究之二
  • 15、元杂剧中文人隐逸心态管窥
  • 16、元杂剧反传统审美风格探析
  • 17、通过对元杂剧典故进行系统的研究,有望搭建一座重新审视元杂剧的学术平台。
  • 18、元杂剧代言体叙事结构的形成
  • 19、元杂剧中文人与倡优爱情婚姻观所蕴含的社会内容
  • 20、在宋代小说、元杂剧中,魔合罗成为漂亮可爱的化身。
元杂剧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