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反击的成语

形容反击的成语


1走投无路 [ zǒu tóu wú lù ]

解释 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2后发制人 [ hòu fā zhì rén ]

解释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指先让对方动手;抓住其弱点之后;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

出处 荀况《荀子 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3兽穷则啮 [ shòu qióng zé niè ]

解释 谓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出处 《韩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忍辱负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释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5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6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解释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处 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7困兽犹斗 [ kùn shòu yóu dòu ]

解释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8忍气吞声 [ rěn qì tūn shēng ]

解释 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9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0绝处逢生 [ jué chù féng shēng ]

解释 绝处:死路。在陷入绝望的困境中遇到了生路。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

11反戈一击 [ fǎn gē yī jī ]

解释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12官逼民反 [ guān bī mín fǎn ]

解释 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出处 清 魏源《圣武记》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民反为词。”

13欺人太甚 [ qī rén tài shèn ]

解释 甚:过分。欺负人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着他做了盟府,又与他一口宝剑,筵前举鼎,欺人太甚。”

14血口喷人 [ xuè kǒu pēn rén ]

解释 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或辱骂别人。

出处 宋 僧晓莹《罗湖野录》:“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15逼上梁山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

解释 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16釜底游鱼 [ fǔ dǐ yóu yú ]

解释 釜:古时的一种锅。开水锅中尚在游动的鱼。比喻处境非常危险或即将灭亡。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17倒打一耙 [ dào dǎ yī pá ]

解释 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18以眼还眼 [ yǐ yǎn huán yǎn ]

解释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出处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19以牙还牙 [ yǐ yá huán yá ]

解释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出处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20转败为胜 [ zhuǎn bài wéi shèng ]

解释 变失败为胜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21狗急跳墙 [ gǒu jí tiào qiáng ]

解释 狗急了;能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蛮干捣乱。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22枯树逢春 [ kū shù féng chūn ]

解释 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出处 《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23反败为胜 [ fǎn bài wéi shèng ]

解释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24乘人不备 [ chéng rén bù bèi ]

解释 乘:趁着。趁着别人没有防备干某事。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25穷寇勿追 [ qióng kòu wù zhuī ]

解释 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26扭转乾坤 [ niǔ zhuǎn qián kūn ]

解释 比喻从根本上改变已成的局面。

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他制定了一个‘华中局部反攻计划’,妄图依托湘、鄂、川、黔负隅顽抗,来改天换地,扭转乾坤。”

27鸟穷则啄 [ niǎo qióng zé zhuó ]

解释 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

出处 《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

28疾不可为 [ jí bù kě wéi ]

解释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29釜中游鱼 [ fǔ zhōng yóu yú ]

解释 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出处 《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30枯树生花 [ kū shù shēng huā ]

解释 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出处 《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31枯鱼之肆 [ kū yú zhī sì ]

解释 枯鱼:干鱼;肆:铺子。卖干鱼的铺子。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

出处 庄周《庄子 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32扼吭夺食 [ è gāng duó shí ]

解释 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出处 《元史·陈祖仁传》:“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以速其毙乎?”

33道尽涂穷 [ dào jìn tú qióng ]

解释 谓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私意自试,必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涂穷,则已耳。”《晋书·嵇康传》作“道尽途殚”。

34道尽途殚 [ dào jìn tú dān ]

解释 同“道尽涂穷”。

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私意自试,必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涂穷,则已耳。”《晋书·嵇康传》作“道尽途殚”。

35枯树生华 [ kū shù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36兽穷则齧 [ shòu qióng zé niè ]

解释 指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