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绝处逢生的意思
juéchùféngshēng

绝处逢生



成语拼音 jué chù féng shēng

成语注音 ㄐㄩㄝˊ ㄔㄨˋ ㄈㄥˊ ㄕㄥ

成语简拼 JCFS

成语五笔 XTTT

成语解释 绝处:死路。
在陷入绝望的困境中遇到了生路。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

成语正音 “处”,不能读作“chǔ”。

成语辨形 “绝”,不能写作“决”。

成语辨析 绝处逢生和“逢凶化吉”;都形容将要遭遇不幸而转化为吉利。
但绝处逢生指从绝望中出现了希望;
若在险恶的绝境中得到生路;
所指范围较宽;
“逢凶化吉”;偏重指已遇到险情而最终能摆脱危险。

成语繁体 絕處逢生

近义成语 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起死回生死里逃生、 逃出生天、 死中求生虎口余生逢凶化吉涸鱼得水枯木逢春九死一生否极泰来、 枯树新芽、 绝路逢生、 绝地逢生

反义成语 走投无路坐以待毙束手就擒枯鱼之肆、 必死无疑、 一命呜呼涸辙之鲋死到临头、 濒临灭绝

感情色彩 绝处逢生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偏正式;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命攸关。

成语造句 常言“吉人天相,绝处逢生。”(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桂员外途穷忏悔》)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命运好形容出身高贵形容不可能形容反击形容自己运气好形容躲避危险形容出现奇迹形容花朵顽强形容绝处逢生形容情况转好

成语谜语 死活;
死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更多谜语>>>


英语翻译 find rescue in desperate circumstances

德语翻译 aus einer hoffnungslosen Lage doch noch geretter werden

俄语翻译 выйти из тупикá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相关谜语

谜面:悬崖边上遇徒弟(打一成语)
谜底:绝处逢生
解析:谜底中的“生”别指“学生”。

谜面:幸有弟子来相救(打一成语)
谜底:绝处逢生
解析:“生”别指门生弟子。

绝处逢生造句

  • 1、游击队弹尽粮绝的时候,农民自卫队为他们送来了粮食、弹药和枪,真是绝处逢生啊!
  • 2、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大家为绝处逢生而欢呼。
  • 3、探险途中,我们遇到的绝处逢生的事还少吗?
  • 4、新产品的试制成功使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绝处逢生
  • 5、善意的谎言能让一个患有绝症的患者绝处逢生,能给予别人一丝丝的希望。
  • 6、不要过多考虑前进路上的障碍,有时“无知”也会产生绝处逢生的壮景。
  • 7、虽然刚才摔倒时只觉得一阵日转星移,但是幸好有人拉住了我,才没有摔个四脚朝天,真是绝处逢生啊。
  • 8、善意的谎言能让人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性的灵性,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着,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 9、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理想而伟大;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 10、69反转日,否极泰来,霉运转好运;绝处逢生,困难变坦途;苦尽甘来,痛苦变甜蜜;时来运转,幸福好运相陪伴;69反转日祝你幸福安康,开心快乐!
  • 11、像走投无路的亡命徒乱闯乱撞之后,突然发现竟然还有救命的稻草,绝处逢生让我喜出望外,急急忙忙找出了学生时代的日记本。
  • 12、伍子胥在天涯亡命途中,历尽艰难险阻,几次绝处逢生,既有英雄末路的悲歌慷慨,又有多情美人的情感缠绕,可谓外有千难万险,内有柔肠百转。
  • 13、人生可能会"陷入绝境",但也可以"绝处逢生",然后再"渐入佳境"。
  • 14、勇气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心灵的幽谷,便不幸者绝处逢生。更相信“勇气,能创造奇迹”。
  • 15、愿你有一个“超生游击队”:遇到困难可以绝处逢生,越长越像白面书生,说话可以妙趣横生,烦恼让它寸草不生,快乐让它今世今生,祝你快乐一生!
  • 16、他绝望了,正在此时,他见到远方的帆影,有了绝处逢生的希望。
  • 17、善意的谎言能让人找到更多笑对人生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们的灵感,促使人们人坚强,执着,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困难,绝处逢生
  • 18、他们的体质独异于众人,在法术修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致他们在家道从容时人才鼎盛,高手如云;一蹶不振时也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 19、绝处逢生,命运转;知难而进,幸运转;到了69反转日,信息转一转,财运,福运,幸运,赌运,随你转;平安喜乐常作伴,祝朋友们顺顺利利快快乐乐!
  • 20、平日里若能安不忘危,危难时定能绝处逢生
绝处逢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