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生活很现实的成语

形容生活很现实的成语


1世态炎凉 [ shì tài yán liáng ]

解释 凉:冷淡。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 宋 文天祥《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

2趋炎附势 [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释 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3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释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4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释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出处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5渺无人烟 [ miǎo wú rén yān ]

解释 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47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6百废待举 [ bǎi fèi dài jǔ ]

解释 百废:指各种荒废的事业;举:举办。各种废置的事业都等待重新办起来。

出处 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7人心叵测 [ rén xīn pǒ cè ]

解释 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测。形容人心险恶。

出处 《新唐书 尹愔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

8人情冷暖 [ rén qíng lěng nuǎn ]

解释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出处 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9满目疮痍 [ mǎn mù chuāng yí ]

解释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 《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10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11千钧一发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释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出处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12走投无路 [ zǒu tóu wú lù ]

解释 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13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释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14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15胡思乱想 [ hú sī luàn xiǎng ]

解释 胡:乱;随意。不切实际;毫无根据地瞎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文》:“苦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如何是能虑。”

16欣欣向荣 [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解释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荣:茂盛。

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7危在旦夕 [ wēi zài dàn xī ]

解释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18不足为奇 [ bù zú wéi qí ]

解释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出处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19世外桃源 [ shì wài táo yuán ]

解释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20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释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21反复无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释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22兵强马壮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

解释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出处 《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23十万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解释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出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24见风使舵 [ ji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释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25国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释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26惨绝人寰 [ cǎn jué rén huán ]

解释 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27想入非非 [ xiǎng rù fēi fēi ]

解释 非:出于佛经;指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处 《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28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29愤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解释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出处 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30玩世不恭 [ wán shì bù gōng ]

解释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出处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31人心不古 [ rén xīn bù gǔ ]

解释 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出处 明 张居正《答两广殷石汀论平田事》:“近来人心不古,好生异议。”

32与世隔绝 [ yǔ shì gé jué ]

解释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常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

33千疮百孔 [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

解释 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出处 清 李渔《意中缘 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34冷言冷语 [ lěng yán lěng yǔ ]

解释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出处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35不见天日 [ bù jiàn tiān rì ]

解释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八卷:“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

36刀山火海 [ dāo shān huǒ hǎi ]

解释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处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37蒸蒸日上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解释 蒸蒸: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38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39居心叵测 [ jū xīn pǒ cè ]

解释 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存心险恶;估摸不透。

出处 清 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覆靡常。”

40秀才造反 [ xiù cái zào fǎn ]

解释 旧指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比喻软弱无力;难以成功。秀才:旧时一般儒生的泛称;造反:反叛朝廷。

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41彩云易散 [ cǎi yún yì sàn ]

解释 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出处 唐 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42可见一斑 [ kě jiàn yī bān ]

解释 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

43好梦难成 [ hǎo mèng nán chéng ]

解释 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

出处 宋·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4天崩地裂 [ tiān bēng dì liè ]

解释 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45国富民强 [ guó fù mín qiáng ]

解释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46千难万险 [ qiān nán wàn xiǎn ]

解释 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

出处 元 杨景贤《西游记》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难万险。”

47十字街头 [ shí zì jiē tóu ]

解释 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出处 元 无名氏《村乐堂》:“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这公事不虚诳。”

48借古讽今 [ jiè gǔ fěng jīn ]

解释 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出处 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49象牙之塔 [ xiàng yá zhī tǎ ]

解释 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出处 鲁迅《集外集拾遗 关于知识阶级》:“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还有一条路,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要为艺术而艺术。住在‘象牙之塔’里,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

50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释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51世风日下 [ shì fēng rì xià ]

解释 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坏。

出处 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52心比天高 [ xīn bǐ tiān gāo ]

解释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53女流之辈 [ nǚ liú zhī bèi ]

解释 女流:妇女。妇女之流,带轻视的说法。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八回:“你女流之辈,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老熊做阴阳的人,一惟酒食是图而已。”

54日月无光 [ rì yuè wú guāng ]

解释 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所谓白日陆沉,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

55钻故纸堆 [ zuān gù zhǐ duī ]

解释 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

出处 《柏杨杂文集·浊世人间》:“关于这些,我们既没有时间钻故纸堆,也没有能力钻故纸堆,我们只是提醒读者老爷,这种把一半中国人硬生生折丧成残废的文化,至少在中国已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56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释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57炎凉世态 [ yán liáng shì tài ]

解释 炎:指亲热。凉:指冷淡。世态:人情世故。指有的人得势时就巴结奉迎,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三夫人是个女流之辈,只晓得炎凉世态,那里管甚幺大道理?”

58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59世态人情 [ shì tài rén qíng ]

解释 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出处 元·关汉卿《四块玉·闲适》曲:“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60忿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解释 同“愤世嫉俗”。

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61百般奉承 [ bǎi bān fèng chéng ]

解释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62借古喻今 [ jiè gǔ yù jīn ]

解释 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八回:“张居正并没有直筒筒讲出自家观点,而是宕开话头借古喻今。”

63天塌地陷 [ tiān tā dì xiàn ]

解释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64陈古刺今 [ chén gǔ cì jīn ]

解释 借古讽今。

出处 《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

65愤时疾俗 [ fèn shí jí sú ]

解释 同“愤世嫉俗”。

出处 《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66超然象外 [ chāo rán xiàng wài ]

解释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67愤世疾俗 [ fèn shì jí sú ]

解释 见“愤世嫉俗”。

出处 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68愤世嫉邪 [ fèn shì jí xié ]

解释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出处 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69引古证今 [ yǐn gǔ zhèng jīn ]

解释 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

出处 《南齐书·高逸传》:“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锁相袭。”

70有权有势 [ yǒu quán yǒu shì ]

解释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从来有权有势的,多不得善终,都是如此。”

71引古喻今 [ yǐn gǔ yù jīn ]

解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引古喻今,言微理举。”

72逃避现实 [ táo bì xiàn shí ]

解释 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

73经验教训 [ jīng yàn jiào xùn ]

解释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出处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74避世绝俗 [ bì shì jué sú ]

解释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晋书 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75一瞑不视 [ yī míng bù shì ]

解释 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76末学肤受 [ mò xué fū shòu ]

解释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 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77高低贵贱 [ gāo dī guì jiàn ]

解释 贵:尊贵。指物体的价值或人的地位的高下等级。

78矫时慢物 [ jiǎo shí màn wù ]

解释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出处 《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79超以象外 [ chāo yǐ xiàng wài ]

解释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80洞鉴古今 [ dòng jiàn gǔ jīn ]

解释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出处 《旧唐书·王及善等传论》:“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

81江海之士 [ jiāng hǎi zhī shì ]

解释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82钻研故纸 [ zuān yán gù zhǐ ]

解释 故纸:指文籍,古书。讽刺脱离实际,一味读古书的人。

出处 清·张岱《讨蠹鱼檄》:“钻研故纸,信煮字真可疗饥。”

83再作道理 [ zài zuò dào lǐ ]

解释 亦作“再做道理”。谓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84贵耳贱目 [ guì ěr jiàn mù ]

解释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 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85今昔之感 [ jīn xī zhī gǎn ]

解释 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

86树倒猢狲散 [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

解释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出处 宋 庞元英《谈薮 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