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借古讽今的意思
jièfěngjīn

借古讽今



成语拼音 jiè gǔ fěng jīn

成语注音 ㄐ一ㄝˋ ㄍㄨˇ ㄈㄥˇ ㄐ一ㄣ

成语简拼 JGFJ

成语五笔 WDYW

成语解释 借:假托;讽:讽刺。
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成语出处 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成语正音 “讽”,不能读作“fēng”。

成语辨形 “讽”,不能写作“风”。

成语繁体 借古諷今

近义成语 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指鸡骂狗以古喻今援古证今借古喻今

感情色彩 借古讽今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连动式;
作谓语、定语;表示对现实不满。

成语造句 (1)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2)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结果相反形容青春失去形容青春已逝形容发泄出来形容前方很多刺形容借助别人的力量形容说话讽刺人形容生活很现实形容话中带刺形容很讽刺


英语翻译 use the past to disparage the present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借古讽今造句

  • 1、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说得鞭辟入里。
  • 2、古代有些咏史诗,喜用借题发挥的手法,多半在借古讽今
  • 3、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 4、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多都是借古讽今,托物寓意。
  • 5、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 6、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
  • 7、人在这个时辰看山也感伤,看水也感喟,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 8、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 9、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 10、从使用的笔法来看,它借古讽今、干预现实。
  • 11、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 12、从规范用字的角度说,我们应该写规范的“借故”、“借古讽今”、“凭借”等,不宜写夹用繁体字的“借故”等。
  • 13、所谓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借古论今,读古书的目的正在于此。
  • 14、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
  • 15、漫画中将慈禧太后的形象与江青的形象“合二为一”,“化神奇为腐朽”,虽然展出的效果颇佳,但是其“借古讽今”思路及做法,仍然还是老套子。
  • 16、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他大胆的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 17、掌握好写作方法如:首尾呼应、正面侧面、借古讽今、承上启下等,就能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好文章。
  • 18、她,既能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又能化腐朽为神奇,见证世界的奇迹!
  • 19、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 20、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借古讽今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