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百废待举的意思
bǎifèidài

百废待举



成语拼音 bǎi fèi dài jǔ

成语注音 ㄅㄞˇ ㄈㄟˋ ㄉㄞˋ ㄐㄨˇ

成语简拼 BFDJ

成语解释 百废:指各种荒废的事业;举:举办。
各种废置的事业都等待重新办起来。

成语出处 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成语正音 “待”,不能读作“shì”。

成语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成语繁体 百廢待舉

近义成语 百端待举百废待兴千头万绪

反义成语 井井有条百废俱兴

感情色彩 百废待举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主谓式;
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一切事都有重新做起。

成语造句 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吴晗《海瑞罢官》)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社会美好形容成为现实形容等待了很久形容一直等待形容废物形容百字形容当今社会形容等待很久形容进入社会形容社会良好


英语翻译 Everything is waiting to be taken up.

法语翻译 (expr. idiom.)​ avoir mille choses à faire

德语翻译 Man weiß nicht, wo zuerst beginnen. Viele Aufgaben harren ihrer Lösung. (V)​

俄语翻译 всё трéбует развития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百废待举造句

  • 1、这个城市百废待举,急需各类人才,我们到了这里徐图发展,早晚一定可以在此安身立命。
  • 2、大地震后的唐山,百废待举,经国家和当地人民的努力,唐山已变成一座崭新的城市。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朞,百废待举,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便完成了经济恢复工作。
  • 4、李世民继承帝位之后,面对的是一个百废待举的局面,他以其雄才大略,发奋图强,平定了边疆;在内政方面,由于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史称“贞观之治”。
  • 5、一见考卷,二眼发呆,三思不解,四肢无力,五脏俱焚,六神无主,七孔流血,八面受敌,九死一生,十万火急,百废待举,千疮百孔。
  • 6、汗王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在不足五里的方圆之地创业,现在除叶赫之外,女真各部均已归顺,正是百业待兴,百废待举,所乏者是人才。
  • 7、大地震后的土耳其,百废待举
  • 8、地方官员或前方将领有写信来问安者,他说百废待举,军务、政务这么忙,哪有时间听这些空话、套话,一律不看。
  • 9、即便全国解放了,百废待举,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实在不行,就只能先依靠当地的老农了。
  • 10、这个国家现在是百废待举,但目前他们还不能做到百废俱兴。
  • 11、原来如今新皇在南京登基,南京城百废待举,又有四方百姓和各路勤王军来投,一下子南京城就多出了几十万人。
  • 12、吾等荣唐势力新建,急需立足不错,但理需发展,可谓百废待举,如修船、造武器更是重中之中,所以时间、精力、人手,均不许吾等将目标限与守成,而是开拓。
  • 13、陛下,你别多想,这几天我没事儿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想的不对,你们就当对晚辈的教导!你们想啊,我皇新政!现在虽然四下生平!我们大唐现在也是百废待举
  • 14、王记反并购了紫罗兰,百废待举,以后格林的大小事务就交给你了。
  • 15、新中国初创,百废待举,最缺的就是人才。
  • 16、从农耕文明起步,几千年来曲曲折折,哲学、历史、科学等多学科的伏延渐进,直至进入工业文明,从文化基础设施上的百废待举到如今进入知识文明时代后,国家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各行各业的蓬勃兴盛。
  • 17、新中国百废待举之时,自然灾害接踵而至,随后,中苏失和,苏联撕毁协定,撤回援助中国的专家,西方列强更是虎视眈眈。
  • 18、建国之初,社会生产还没有恢复,百废待举
  • 19、撤地建市初朞的宁城百废待举,无论是城市的扩建、改建,还是企业的破产转并,或者是对外的招商引资,涉及的法律问题多而庞杂。
  • 20、现在油田百废待举,看着大家的生活条件这么差,我的心是焦急得很啊,大家都休息不好,我怎么能睡得着。
百废待举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