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感情的成语

形容感情的成语


1一见钟情 [ yī jiàn zhōng qíng ]

解释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

出处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2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3大喜过望 [ dà xǐ guò wàng ]

解释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4欢天喜地 [ huān tiān xǐ dì ]

解释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5百感交集 [ bǎi gǎn jiāo jí ]

解释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出处 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6一往情深 [ yì wǎng qíng shēn ]

解释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而不能克制。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7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解释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出处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8天长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解释 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9喜怒哀乐 [ xǐ nù āi lè ]

解释 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0水乳交融 [ shuǐ rǔ jiāo róng ]

解释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水乳交融矣。”

11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释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12相亲相爱 [ xiāng qīn xiāng ài ]

解释 互相之间十分亲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 明 王世贞《鸣凤记 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13比翼双飞 [ bǐ yì shuāng fēi ]

解释 比翼:翅膀紧靠翅膀;双飞:成双地并飞。借比翼鸟的双宿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出处 《尔雅 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14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15情深似海 [ qíng shēn sì hǎi ]

解释 形容情爱像海一样深厚。亦作“情深如海”。

出处 明·崔时佩《西厢记》:“春闷好难捱,毕竟情深似海。”

16深情厚谊 [ shēn qíng hòu yì ]

解释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出处 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为什么如此高大不凡?只因为:亿万亲人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流连忘返。”

17疾言厉色 [ jí yán lì sè ]

解释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18黯然销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释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19哀而不伤 [ āi ér bù shāng ]

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0红豆相思 [ hóng dòu xiāng sī ]

解释 红豆:又叫相思子;古人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爱但又无法会面而引起的思念。

出处 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1碧海青天 [ bì hǎi qīng tiān ]

解释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出处 唐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2一哄而散 [ yī hòng ér sàn ]

解释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23不寒而栗 [ bù hán ér lì ]

解释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24亲密无间 [ qīn mì wú jiàn ]

解释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25令人发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释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出处 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26先见之明 [ xiān jiàn zhī míng ]

解释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27单枪匹马 [ dān qiāng pǐ mǎ ]

解释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出处 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28唇亡齿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释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9大发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释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30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释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31如释重负 [ rú shì zhòng fù ]

解释 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出处 《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32得意忘形 [ dé yì wàng xíng ]

解释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33恋恋不舍 [ liàn liàn bù shě ]

解释 恋恋:留恋;舍:放下、离开。形容很留恋;不舍得离开。也作“恋恋难舍”。

出处 宋 王明清《挥塵后录》第六卷:“促膝剧谈,恋恋不忍舍。”

34患难之交 [ huàn nàn zhī jiāo ]

解释 交:交情;朋友;患难:危险和艰苦的处境。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指交情很深。

出处 明 焦竑《玉堂丛语 荐举》:“仲举与文贞在武昌,因患难之交,讷黑窑匠以一文。”

35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解释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36昂首阔步 [ áng shǒu kuò bù ]

解释 昂:仰;抬头;阔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头;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有时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

出处 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37春风得意 [ chūn fēng dé yì ]

解释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进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称进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谋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欢畅。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8爱屋及乌 [ ài wū jí wū ]

解释 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出处 《尚书大传 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 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39爱莫能助 [ ài mò néng zhù ]

解释 爱:一说通“爰”;隐蔽貌;指隐而不见;另说解为同情怜惜。①原意指德之举无形;隐而不见;所以没有人能帮助他。②虽很同情;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办到。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

40盛气凌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释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41花好月圆 [ huā hǎo yuè yuán ]

解释 花儿是美的;月亮是圆的。比喻美好团聚。多用做新婚贺词。

出处 宋 晁端礼《行香子 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42谢天谢地 [ xiè tiān xiè dì ]

解释 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43闻过则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释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44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解释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45不动声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解释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出处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46不近人情 [ bù jìn rén qíng ]

解释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47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释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48喜从天降 [ xǐ cóng tiān jiàng ]

解释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为此特别高兴。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49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解释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50喜新厌旧 [ xǐ xīn yàn jiù ]

解释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51喜气洋洋 [ xǐ qì yáng yáng ]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52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解释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 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53如胶似漆 [ rú jiāo sì qī ]

解释 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夜去明来,街坊上的人也都知了。”

54孤立无援 [ gū lì wú yuán ]

解释 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没有援助。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55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56得意洋洋 [ dé yì yáng yáng ]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57心悦诚服 [ xīn yuè chéng fú ]

解释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58心旷神怡 [ xīn kuàng shén yí ]

解释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9心花怒放 [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释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怒放:盛开。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舅爷骗得心花怒放。”

60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释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61怒火中烧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解释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 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62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释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63悲喜交集 [ bēi xǐ jiāo jí ]

解释 交集:一起出现。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

出处 《晋书 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64悲欢离合 [ bēi huān lí hé ]

解释 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

出处 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65情投意合 [ qíng tóu yì hé ]

解释 投:契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

66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解释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出处 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67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释 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68无拘无束 [ wú jū wú shù ]

解释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69无病呻吟 [ wú bìng shēn yín ]

解释 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出处 宋 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70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解释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71深入浅出 [ shēn rù qiǎn chū ]

解释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出处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72爱不释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释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出处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73生离死别 [ shēng lí sǐ bié ]

解释 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出处 《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74皆大欢喜 [ jiē dà huān xǐ ]

解释 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出处 《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75肃然起敬 [ sù rán qǐ jìng ]

解释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76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77言为心声 [ yán wéi xīn shēng ]

解释 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78词不达意 [ cí bù dá yì ]

解释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79难舍难分 [ nán shě nán fēn ]

解释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80骨肉相连 [ gǔ ròu xiāng lián ]

解释 像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出处 《北齐书 杨愔传》:“常山玉以砖叩头,进而言曰:‘臣与陛下骨肉相连。’”

81魂不附体 [ hún bù fù tǐ ]

解释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出处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82乐不可支 [ lè bù kě zhī ]

解释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83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释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84人之常情 [ rén zhī cháng qíng ]

解释 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出处 南朝 粱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序:“文贵远贱近,人之常情;重耳轻目,俗之恒弊。”

85依依惜别 [ yī yī xī bié ]

解释 依依:留恋且不忍分离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出处 宋 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86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释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出处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87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释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88唉声叹气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释 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89喜上眉梢 [ xǐ shàng méi shāo ]

解释 眉梢:眉尖。喜悦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形容高兴时眉开眼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90大快人心 [ dà kuài rén xīn ]

解释 快:痛快。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或坏事得以取缔;人们心理非常痛快。也作“人心大快”。

出处 《明史 余懋学传》:“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

91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释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92平心而论 [ píng xīn ér lùn ]

解释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

93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释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94心潮澎湃 [ xīn cháo péng pài ]

解释 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澎湃:波浪互相撞击。

出处 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95忍俊不禁 [ rěn jùn bù jīn ]

解释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出处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96恩恩爱爱 [ ēn ēn ài ài ]

解释 形容夫妻感情深厚或骨肉亲情。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聪明勤谨,父子恩恩爱爱,不教而善。”

97恩断义绝 [ ēn duàn yì jué ]

解释 恩爱情义完全断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绝断没有接续。多指夫妻或亲属之间感情破裂。

出处 元 马致远《马丹阳》:“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98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99情同手足 [ qíng tóng shǒu zú ]

解释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