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异曲同工的意思
tónggōng

异曲同工



成语拼音 yì qǔ tóng gōng

成语注音 一ˋ ㄑㄨˇ ㄊㄨㄥˊ ㄍㄨㄥ

成语简拼 YQTG

成语五笔 NMMA

成语解释 异:不同的;
曲:曲调;
工:工巧;精致。
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
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
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也作“同工异曲。”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成语正音 “曲”,不能读作“qǔ”。

成语辨形 “工”,不能写作“功”。

成语辨析 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
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
但“殊途同归”偏重于“方法、道路不同;
而结果;
目的相同”;异曲同工偏重于“方法、做法不同而取得同样的好效果。”

成语繁体 異曲同工

近义成语 殊途同归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异途同归同工异曲

反义成语 言人人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感情色彩 异曲同工是褒义词。

成语用法 联合式;
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 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异曲同工。(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更多造句>>>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有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是以词赋见长,司马相如是汉景帝时期的人,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辞藻华丽;扬雄是汉成帝时人,作品有《甘 ... 查看故事>>>

使用场景 形容两个东西都好形容产品精美形容结果相反形容差距过大形容区别很大形容道理相同形容两个物体相似形容人很像形容二者相似形容方法巧妙

成语谜语 二重奏 更多谜语>>>


英语翻译 play the same tune on different instruments

日语翻译 同工異曲(どうこういきょく)

法语翻译 par des voies différentes,obtenir le même résultat aussi brillant

德语翻译 verschiedene Melodiern spielen,aber die gleiche Wirkung erzielen

俄语翻译 один и тот же результáт,достигнутый рáзными средствами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相关谜语

谜面:曲娶工工(打一成语)
谜底:异曲同工
解析:喇叭其实是一种电能转换成声音的一种转换设备,当不同的电子能量传至线圈时,线圈产生一种能量与磁铁的磁场互动,这种互动造成纸盘振动,因为电子能量随时变化,喇叭的线圈会往前或往后运动,因此喇叭的纸盘就会跟着运动,这此动作使空气的疏密程度产生变化而产生声音。

谜面:成都草堂暂停开放(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异曲同工

异曲同工造句

  • 1、这两栋建筑的外观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
  • 2、佛教和道家的起源虽然不同,思想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 3、各大宗教的仪式虽有不同,但在劝人为善这点上,却是异曲同工
  • 4、这两幅画虽出自不同画家,但对生命意义的表现却是异曲同工
  • 5、这两位作家虽然是一个写诗,一个写小说,但在对故乡思恋的表达上却异曲同工
  • 6、侭管各种诈骗案的手法不一,利用人的贪念而得利则是异曲同工
  • 7、这两篇文章,侭管风格截然不同,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 8、这与希腊文化中对蓄奴的辩护,有异曲同工之妙。
  • 9、商业环境的变更也和上述情形异曲同工
  • 10、这与在美国流行的反重力瑜伽有异曲同工之妙。
  • 11、尽管各种诈骗案的手法不一,利用人的贪念而得利则是异曲同工
  • 12、这两首诗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 13、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截然不同,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 14、北京的天坛和上海博物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了天圆地方的结构。
  • 15、这两件精致的艺术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 16、毒雾虽然致命,但守在外面的人更加致命,因为谁也不知道外头还有没有第二种、第三种手段,这跟古代兵法围三阙一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 17、线条优雅,以减地手法磨去大孔周围地子,凸起圆领,这与诸多新石器时代凸领玉璧的制法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更兼表面散发乳白光泽,有玉润珠圆之感。
  • 18、两者的确是异曲同工,互通声气的。
  • 19、尤其擅长心理战,当初他一曲胡笳,吹散了几万胡人骑兵,这就是场经典的心理战,跟韩信的四面楚歌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 20、武林中,只有一个心服口不服,二人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异曲同工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