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差距过大的成语

形容差距过大的成语


1别出心裁 [ bié chū xīn cái ]

解释 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出于个人内心的设计、构思、筹划。指另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新办法。也作“别出新裁”、“自出心裁”。

出处 明 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彩于回中。”

2南辕北辙 [ nán yuán běi zhé ]

解释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3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释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4天壤之别 [ tiān rǎng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5日新月异 [ rì xīn yuè yì ]

解释 新:更新;异:不同。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 宋 林景熙《霁山集》:“金碧嵯峨,日新月异,则亦不独师能之也。”

6大相径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释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7千差万别 [ qiān chā wàn bié ]

解释 形容事物各不相同;有许多差别。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8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解释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出处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9异曲同工 [ yì qǔ tóng gōng ]

解释 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10判若云泥 [ pàn ruò yún ní ]

解释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出处 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11天差地远 [ tiān chā dì yuǎn ]

解释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出处 鲁迅《风月谈>前记》:“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

12天悬地隔 [ tiān xuán dì gé ]

解释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出处 《南齐书 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13天渊之别 [ tiān yuān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

14卓尔不群 [ zhuó ěr bù qún ]

解释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15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解释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处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16一龙一猪 [ yī lóng yī zhū ]

解释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龙一猪。”

17不啻天渊 [ bù chì tiān yuān ]

解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寄 宾白第四》:“吴有吴音,越有越语,相去不啻天渊。”

18大有径庭 [ dà yǒu jìng tíng ]

解释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9天壤之觉 [ tiān rǎng zhī jué ]

解释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20天壤之隔 [ tiān rǎng zhī gé ]

解释 天上和地下的间隔,形容差别极大。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刻碑》:“全与《砖塔铭》相似,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而刻手恶劣,较《砖塔铭》竟有天壤之隔。”

21天壤之判 [ tiān rǎng zhī pàn ]

解释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老张享受的是精神,真是天壤之判了。”

22天堂地狱 [ tiān táng dì yù ]

解释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出处 《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23谬以千里 [ miù yǐ qiān lǐ ]

解释 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十四年的“读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

24天壤悬隔 [ tiān rǎng xuán gé ]

解释 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

出处 《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25天冠地屦 [ tiān guān dì jù ]

解释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26云泥之别 [ yún ní zhī bié ]

解释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27云龙井蛙 [ yún lóng jǐng wā ]

解释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 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28望尘莫及 [ wàng chén mò jí ]

解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29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释 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出处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30千辛万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释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31千锤百炼 [ qiān chuí bǎi liàn ]

解释 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出处 唐 皮日休《刘枣强碑》:“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业。”

32饱经风霜 [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

解释 饱经:充分经历过;风霜:指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说到这里,他的饱经风霜的发红的老眼里掉下了泪水了。”

33来之不易 [ lái zhī bù yì ]

解释 易:轻易、容易。形容获得成功或得到财物非常不容易。

出处 明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4不近人情 [ bù jìn rén qíng ]

解释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35呕心沥血 [ ǒu xīn lì xuè ]

解释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出处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36沧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释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7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解释 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38艰难困苦 [ jiān nán kùn kǔ ]

解释 困难重重;处境艰苦。

出处 清 李渔《巧团圆 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39艰苦卓绝 [ jiān kǔ zhuó jué ]

解释 卓绝:极不平凡。形容异常艰苦;达到超凡的程度。

出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党有几十万党员,他们在领导人民,向着敌人作坚苦卓绝的斗争。”

40含辛茹苦 [ hán xīn rú kǔ ]

解释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出处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41霄壤之别 [ xiāo rǎng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21》:“北平久不下雨,比之南方的梅雨天,真有‘霄壤之别’。”

42各种各样 [ gè zhǒng gè yàng ]

解释 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出处 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

43天差地别 [ tiān chā dì bié ]

解释 形容差别很大,相差甚远。

44判若天渊 [ pàn ruò tiān yuān ]

解释 相差悬殊;像天上和深渊那样不同。

出处 清 朱庭珍《筱园诗话》:“不过用心于一两字间,斟酌而出,即判若天渊,个中分寸所争,毫厘千里。”

45天渊之隔 [ tiān yuān zhī gé ]

解释 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之隔,终日眼红颈赤。”

46泰山压卵 [ tài shān yā luǎn ]

解释 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出处 《晋书 孙惠传》:“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47千难万难 [ qiān nán wàn nán ]

解释 犹言好不容易。

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干功名千难万难,求身仕两次三番。”

48迥隔霄壤 [ jiǒng gé xiāo rǎng ]

解释 迥:远;霄壤:天地。形容差别很大,像天地悬殊。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9回:“弓也易合,弦也靠怀,不但终身无病,更是日渐精熟,这与托字迥隔霄壤了。”

49霄壤之殊 [ xiāo rǎng zhī shū ]

解释 霄:云霄,也指天。壤:土地。天和地般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亦作“霄壤之别”。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

50忍苦耐劳 [ rěn kǔ nài láo ]

解释 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出处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五:“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

51泰山鸿毛 [ tài shān hóng máo ]

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52惩恶劝善 [ chéng è quàn shàn ]

解释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53卵石不敌 [ luǎn shí bù dí ]

解释 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

出处 汉 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54耳目之欲 [ ěr mù zhī yù ]

解释 欲:欲望。指耳听眼看,满足于享乐的欲望。

出处 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为度。”

55九天九地 [ jiǔ tiān jiǔ dì ]

解释 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

出处 《孙子 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

56攻苦食淡 [ gōng kǔ shí dàn ]

解释 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其可背哉。”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