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剧种的意思 剧种造句 20字左右

剧种造句20字左右


  • 1、这次文艺汇演是多剧种、多流派,百花齐放,各显身手。
  • 2、各地方剧种必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 3、这个剧种的汇报演出,我曾看过,但浮光掠影,印象不深。
  • 4、昆剧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简称昆腔、昆曲或昆剧。
  • 5、第三节,庐剧剧种与昂家庐剧戏班的艺术实践。
  • 6、庐剧流行于江淮广大地区,是安徽省主要剧种之一。
  • 7、耍孩儿又名咳咳腔,是大同地区观众所喜爱的地方剧种
  • 8、他在这其间学习又潜心学习了多个剧种
  • 9、配以笙、琵琶、二胡、低音胡等乐器,本剧种曲牌十分丰富。
  • 10、甬剧,又称“宁波滩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小剧种
  • 11、享有同蒲剧、晋剧同等历史的文化资格,是上党戏的代表剧种
  • 12、河北梆子是河北省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
  • 13、世界上已经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了。
  • 14、琵琶、二胡、低音胡等乐器,本剧种曲牌十分丰富。
  • 15、详细叙述了大平调剧种形体表演的特点及舞台效果。
  • 16、灶戏是流传于信阳市固始县的一个稀有剧种
  • 17、等了大半年,一人承包TVB所有剧种的黎耀祥终于来了。
  • 18、谚语中所说的拉魂腔,就是我省四大剧种之一的泗州戏。
  • 19、婺源徽剧旧称徽戏、徽调,是我国的古老剧种之一。
  • 20、太谷秧歌剧种名称的诞生,是继晋中秧歌之后的又一次改革。
  • 21、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柳琴戏第一次被全国瞩目。
  • 22、在历经风雨沧桑之后,至解放前夕不少剧种已濒临凋蔽灭绝。
  • 23、琼剧又名海南戏,是海南省的地方剧种
  • 24、即现在沪剧、甬剧、苏剧等等剧种的前身。
  • 25、临县道情是由说唱道情演变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 26、二呼噜系由四股弦、落儿腔等剧种的唱腔融汇变通而来。
  • 27、后投身戏班,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深受观众欢迎的剧种评剧。
  • 28、闽剧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
  • 29、滇剧是一种戏曲剧种,其流行于云南汉族居住区。
  • 30、晋剧同等历史的文化资格,是上党戏的代表剧种
  • 31、剧种有睦剧、浦江乱弹戏、扽腔、茂腔、五音戏等。
  • 32、评戏、河北梆子等剧种,传统曲艺的根基十分深厚。
  • 33、摘要河北梆子是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戏曲剧种之一。
  • 34、音乐是一个剧种区别于另一个剧种的最重要的因素。
  • 35、清干隆时朞,上党梆子已是一个成熟剧种
  • 36、其中最主要的是板胡与梆子两种,最能体现剧种特色。
  • 37、和锣鼓,使蹦蹦戏具有了大型剧种的雏型。
  • 38、熟谙秦腔、眉户、碗碗腔剧种的风格和特点。
  • 39、祁太秧歌剧种名称的诞生,是继晋中秧歌之后的又一次改革。
  • 40、如沪剧、锡剧、苏剧、甬剧等,形成滩簧系统剧种
  • 41、这为滩簧演变为申曲、苏剧、锡剧等剧种奠定了基础。
  • 42、此类形式梆子腔系、滩簧、评剧、柳琴戏等剧种应用较多。
  • 43、某些剧种还为戴纱帽的人物创造了一套耍帽翅的特技。
  • 44、以二黄腔及西皮腔作为主要腔调的剧种,均属皮簧腔系。
  • 45、从此,柳腔作为一个剧种,登上了即墨的大众舞台。
  • 46、它的内涵融汇着昆曲,汉曲,弋阳等剧种的精华形成。
  • 47、戏曲剧种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 48、京剧又叫评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 49、越调,因三国历史剧的影响而被列入河南三大剧种之一。
  • 50、第一部分:介绍豫西戏曲发展及豫西蒲剧的剧种特色。
  • 51、豫西蒲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独特风格的剧种
  • 52、武场锣鼓经基本来自豫剧、越调、京剧等剧种
  • 53、京剧因此在众多地方剧种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主要的剧种
  • 54、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 55、宁波甬剧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
  • 56、文南词成为地方剧种后,以演出正本戏为主。
  • 57、晋剧,又称山西梆子,是山西的主要剧种之一。
  • 58、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
  • 59、大弦戏是一个古老的多声腔剧种,有丰富的剧目和音乐资源。
  • 60、它拥有2000多年历史,其他剧种还不到100年。
  • 6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能融雕刻,绘画,戏曲,音乐为一体?
  • 62、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

词语解释

剧种[ jù zhǒng ]

1.我国民族戏曲的种类,如京剧、评剧、豫剧等

2.戏剧艺术的种类,如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

剧种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