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节度的意思 节度造句 10字左右

节度造句10字左右


  • 1、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 2、这一职能,他被授予宣武节度使冠军。
  • 3、官历朝清大夫、永定军节度使等职。
  • 4、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
  • 5、为宣武军节度使,赐将吏爵赏有差。
  • 6、转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
  • 7、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
  • 8、十国时,设建雄军节度使,辖洪洞。
  • 9、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
  • 10、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
  • 11、帝以原轻敌,违节度,加罪。
  • 12、藩镇军,即节度使统领的军队。
  • 13、知祥为两川节度使,昶为行军司马。
  • 14、军节度使萧拜石吊祭于晋。
  • 15、节度使李德裕为筹划川西防务所建。
  • 16、授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
  • 17、守贞事汉为河中节度使,已挟异志。
  • 18、邵真,恒州节度使李宝臣之判官也。
  • 19、迁横海军节度使,赐以国姓。
  • 20、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反。
  • 21、天雄军乱,囚其节度使乐彦贞。
  • 22、干元三年,领陇右节度大使。
  • 23、干符六年,即拜义武军节度使。
  • 24、保宁初,拜彰国军节度使,迁惕隐。
  • 25、己酉,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反。
  • 26、病卒,赠安化军节度使兼侍中,谥忠恪。
  • 27、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
  • 28、节度使朱温受禅,建国号为梁。
  • 29、受后唐封闽王、威武军节度使。
  • 30、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 31、端拱初,改感德军节度使。
  • 32、其已除延州节度观察留后,便勒赴任。
  • 33、节度副使,皆给银牌,使督责之。
  • 34、祖德钧,后唐卢龙节度,封北平王。
  • 35、兼为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
  • 36、初事闽富沙王王延政为节度巡官。
  • 37、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朗。
  • 38、五月,拜山南东道节度
  • 39、终于山南东道节度推官。
  • 40、四镇节度使或称碛西节度使。
  • 41、唐九节度使相州之溃,可为明鉴。
  • 42、以孙虎臣为宁武军节度使。
  • 43、曹王皋节度江西,奏为判官。
  • 44、帝悼惜良久,赠安国节度使。
  • 45、及从驾入汴,为宣武军节度使。
  • 46、历宣武军节度,以太子太师致仕。
  • 47、七月,王彦超改忠武军节度使。
  • 48、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
  • 49、以齐州为兴德军节度
  • 50、经二年,加建雄军节度使。
  • 51、征刘崇,以为建雄军节度
  • 52、壬申,杀天雄军节度使王殷。
  • 53、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
  • 54、物之交验,无过于酒,宜慎,无失节度
  • 55、轻财仗义,政尚清肃,华州节度使韩鉴。
  • 56、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
  • 57、等八节度使,合力讨伐田承嗣。
  • 58、哥舒翰节度河西,表支度判官。
  • 59、宝历时拜义昌军节度使。
  • 60、兴定元年,遥授安武军节度使。
  • 61、淳熙元年,授奉国军节度使。
  • 62、喀尔喀兵违节度,乱阵,战失利。
  • 63、平西节度使把古咬住夺官一阶。
  • 64、授承事郎,奉国军节度判官。
  • 65、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
  • 66、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 67、以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 68、及第后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 69、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
  • 70、卒,赠忠武军节度使,谥忠毅。
  • 71、阳石,以澄总督二镇,授之节度
  • 72、节度使,还赐国姓李,赐名国昌。
  • 73、坐与保静军节度使会饮,解职。
  • 74、贞明初,授邓州节度使。
  • 75、囚禁,刘守光自为卢龙节度使。
  • 76、蒙少好学,性刚鲠,为成德军节度副使。
  • 77、为振武节度使时,克用为云中守捉使。
  • 78、凡节度使十,经略守捉使三。
  • 79、干德六年,移建雄军节度
  • 80、原为后汉天雄节度使。
  • 81、右仆射、大行台,节度诸军事。

词语解释

节度[ jié dù ]

1.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至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即节度使

2.管辖,管理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军,区划名称。)——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节制调度;部署

4.规则;分寸

日月之行,有常节度。

节度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