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马革裹尸的意思 马革裹尸造句 30字左右

马革裹尸造句30字左右


  • 1、军人的生命应该表现在沙场上,纵然是马革裹尸,也是死得其所。
  • 2、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士兵战死战场,马革裹尸,留下家人无限的伤痛。
  • 3、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汉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4、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 5、浴血苦战异域,何惧马革裹尸,搏杀歼敌四千五,正气千秋壮国魂,英雄终还乡。
  • 6、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7、‘马革裹尸’这个典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靠!老肥,闭住你的‘乌鸦嘴’!”。
  • 8、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也不仅仅是金戈铁马,马革裹尸滴中。
  • 9、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10、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妨呢。
  • 11、在抗战朞间,无数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 12、军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但求马革裹尸,当逃兵这样的事是万般不屑的。
  • 13、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
  • 14、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15、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 16、秦淮河岸,夜半笙歌,红灯绿影,而另一片土地却刀光剑影,马革裹尸,而她,不知。
  • 17、卫将军战败,嫁祸于飞将军,边疆自刎,马革裹尸终未有终,一战负盛名。
  • 18、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也不仅仅是金戈铁马,马革裹尸滴中。
  • 19、这般景色本该如马革裹尸般凄惨,可却有这样一些人使沙场风景凝聚凛然之气。
  • 20、马革裹尸: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 21、木兰暗暗打了个冷战:若是自己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纵然报国成,而孝义何以成?
  • 22、生非容易死非难,人命斯须薤露干。马革裹尸诚一快,男儿事业在征鞍。燕垒生
  • 2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24、多谢陛下和大将军的厚爱,我马家绝不辜负陛下厚爱,忠君报国,马革裹尸
  • 25、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26、他们或者劳碌奔波、鞠躬尽瘁,或者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或者驰骋沙场、马革裹尸
  • 27、海外播英名,御气排云,争显龙城飞将勇;天空奋神武,粉身报国;何须马革裹尸还。
  • 28、惜哉,关羽原本比秦琼武艺高超,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魂驻青山。
  • 29、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是刚正不阿,舍生忘死;也不仅是铁马金戈,马革裹尸滴中。
  • 30、只有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至今下落不明,另外两个儿子都马革裹尸被送了回来。
  • 31、宁可血洒疆场、马革裹尸,也不卑躬屈膝、投降外敌,却实现了生命的辉煌,流芳百世。
  • 32、生命,本应淡然珍惜,马革裹尸虽尽显英雄气概,却总不及留得青山在的睿智。
  • 33、他想收复失地,哪怕会马革裹尸,可朝廷中的懦弱之人不肯给他这样的机会。
  • 34、在这个以儒修行的世界,文弱书生以才气驰骋天下;沙场浴血,马革裹尸
  • 35、那个什么马革裹尸,高中课文里有讲到的,我语文不行啊,上课就老打瞌睡。
  • 36、马革裹尸之豪迈,义薄云天;碧血丹心之激荡,惊天动地;青山忠骨之悲壮,草木动容。
  • 37、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汉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38、我是个尚武之人我认为汉家男儿的最好归宿就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 39、它婉转含蓄时,如闺中静坐的二八少女;他热情豪壮时,是战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
  • 40、精忠报国,是岳飞的信仰,是岳飞生命的支点,是它引领岳飞走向马革裹尸的沙场。
  • 41、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 42、但是,这样的闲适并不是一个向往马革裹尸,血溅沙场的七尺男儿所向往的。
  • 43、倾吐心中怒气,发泄胸中怨恨;到了马革裹尸的沙场,茹毛鳞血,杀人如麻。
  • 44、一个抗金名将,没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却被自己国家的昏君奸臣害死,何等可悲可叹。

词语解释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

1.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马革裹尸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