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国破家亡的意思 国破家亡造句 50字左右

国破家亡造句50字左右


  • 1、中国文人其实挺软骨头的,但到了国破家亡之际,也有仁人志士,铁骨铮铮,敢跳出来反抗,敢以生命,以热血,显示其耿耿忠心、磊落精神的。
  • 2、有酒盈樽;洒去满地忧伤;伤心怎堪;独自好不凄凉;恋吾所恋,奈何风情不解;仰天长啸,不敌国破家亡;径自忧伤;径自凝望;唯盼俗梦一场。
  • 3、带着心魔大咒穿越到封神时代,成了大商二皇子殷洪,面对国破家亡的惨剧,我要抗争,在满天神佛的算计争取那一线生机。
  • 4、寒鸦点点,城楼之下是谁踱来踱去?烽火战争,是谁心急如焚?国破家亡,又是谁反复思忖,为黎民百姓而入吴宫?他便是勾践。
  • 5、如果勾践在受到国破家亡的毁灭性打击后,不气馁,认真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卧薪尝胆,几年后卷土重来,终于了解了国恨家仇。
  • 6、她的青春在生活里的国破家亡时被生生斩断,然而正是这种打击给了她更为真实的情感,于是她作词千百,流芳百世。
  • 7、是啊,过去的人经历国破家亡的背景下仍然越战越勇,为何如今我们遇到小小困难就卑躬屈膝呢?我们的信心哪里去了?
  • 8、在深海之底,有一片土地;在海面之上,有一块大陆;在茫茫宇宙,是否还有一处空间?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延续生命,夺回吾土
  • 9、经历过国破家亡的痛苦之后,勾践卧薪尝胆,以求复国,直到硝烟再次腾起,曾经的失败造就了今日荣归故里的越王。
  • 10、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劝国君楚怀王联齐抗秦,但昏庸无能的楚怀王听信小人,以致国破家亡
  • 11、可一天,国破家亡,一个弱女子便担起了这深深的国恨,一步步走向无可挽回的深渊中,倾城之貌下隐藏的却是一个可怕的政治阴谋。
  • 12、看那红藕相残,鲜艳的荷花也凋零,余香袅袅的秋景,只会令人有凄凉,惆怅,眷缅只恨天公不作美,国破家亡之痛,又有谁会懂。
  • 13、陆游,你身在国破家亡之际,很早就有报国之志,虽早年做出一番成就,然而世态炎凉,为了维护正义而得罪秦桧,被黜。
  • 14、痛苦也美丽,这美丽是破碎在凄风苦雨中的山河,是国破家亡的深深悲凉凝结的文字。美丽得无奈,却真实而亲切!
  • 15、但做了那么多,她也依然没有忘记心中的悲伤,尚未经历过这种夫死流离,国破家亡的我,又有什么资格去为李清照叹息伤感。
  • 16、国破家亡,愁绪难遣,你独倚西楼静无言,梧桐深院,锁住了你的自由,但却锁不住你对故国的思念、对家人的思念、对娥皇的思念。
  • 17、所以,面对风雨我不怕,我学会了文天祥临死也不畏惧的胆识,杜甫国破家亡也不颓废的心胸,李白屡遭贬官也不消沉的意志。
  • 18、是夜,帘外细雨潺潺,他仍陷在那场隔世经年的梦里。梦是最美好的,只可惜一梦醒来,仍是国破家亡,仍是异国他乡,仍是寒夜孤寂
  • 19、当年,父王宠幸褒姒,终惹得犬戎犯境,若不是秦人护驾得力,否则哪能由得孤在洛阳存亡续绝?国破家亡之祸,孤也是受过。
  • 20、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感言。
  • 21、于是,我们看到,失意落魄的文人傲骨嶙峋,位居险要的文人殚精竭虑,国破家亡的文人声嘶力竭,犹豫不定的文人踌躇前行。
  • 22、在那段战争动荡,国破家亡的黑暗时光,多少革命先驱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青春的壮曲,他们都有心系国家,身献祖国的壮志。
  • 23、然而结局却是天壤之别:李煜国破家亡身死,让后人嗟叹;腓特烈大帝却在死后留下了一个强盛的普鲁士,令后人景仰。
  • 24、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国破家亡的消息时,一怒之下,抱石跳下汨罗江。
  • 25、可这样的君主是何其多啊!他们良莠不分,冷落忠臣,重用奸臣,在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因不听忠言听信谗言导致国破家亡的悲剧。
  • 26、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
  • 27、靖康之变,山河破碎,连城烽火,国破家亡。少女梦碎,不得不学会坚挺。当权者苟且偷生,一路南逃,狼狈得不及一柔弱的女子。
  • 28、时间过去了五年,这个地方面临了真正的危险,可是当再次把烽火点燃时,却没有诸侯愿意来,导致国破家亡,这就是失信的后果!
  • 29、兵荒马乱、改朝换代、国破家亡没有击垮你,塑造了一个坚毅顽强的你,诗词是你满腔热血的载体,道出了你无尽的爱国之情。

词语解释

国破家亡[ guó pò jiā wáng ]

1.国家灭亡,家人离散

国破家亡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