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脱兔的意思 脱兔造句 50字左右

脱兔造句50字左右


  • 1、老者的身姿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身体移动,双臂和双腿迅动,十分自然,十分矫健,伴随着阵阵的破风之声,很有一股莫名的威势。
  • 2、这种近乎难以置信的反差简直太文艺了,她应该是金庸、梁羽生们笔下的女侠,静若处子迷死人,动如脱兔神鬼惊。
  • 3、时日正中,天地初见稳定,一道碧光从天而降,那碧光势若脱兔,风卷残云,直奔北海而去,碧光所过之处,电闪雷鸣,天地为之变色。
  • 4、时日正中,天地初见稳定,一道白光从天而降,那白光势若脱兔,风卷残云,直奔北海而去,白光所过之处,电闪雷鸣,天地为之变色。
  • 5、良久之后,突然间,黄裳那巍然屹立的身躯动了,整个人势若脱兔般射向一处荒草中,五指微弯向下一抓,一只野鸡就落入掌中。
  • 6、立冬了,思念蠢蠢欲“冻”,关怀闻风而“冻”,祝福全面出“冻”,愿生“冻”活泼的你,身材美丽“冻”人、事业惊天“冻”地、好运“冻”如脱兔
  • 7、在死亡之虫风卷残云,饿虎扑食不断的鲸吞之间,风揉雪眼明手捷,动如脱兔,迅速巧妙闪过死亡之虫一次又一次的鲸掠。
  • 8、就连最细枝末节处也无不体现着灵动与豪华的完美结合: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充满动感的比例彰显其独特魅力。
  • 9、周易感叹不已,洛少白女神,你这般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知你的大白兔白不白呢?可那是令多少男人梦萦魂牵神圣之地……
  • 10、黑蝮蛇又动了!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他的身影在空气中划出道道罡风,几乎看不清楚!突然,杜预惊喜大叫:“六师兄!你来了!”。
  • 11、站定的他们如持重的处子,而踏着充满青春之气的音乐响起,心中的舞步也随之飞扬,宛如一朵朵张扬不拘的花朵,时而活泼,动若脱兔
  • 12、烈日下,红色跑道被晒得发烫,我和小于站在起跑线前,牵着彼此的受,互相鼓励。一声发令枪响,我们一同冲了出去,动若脱兔
  • 13、老师哨声一响,黄雨菲如脱兔般飞离了起点,给了冯嘉禾一个下马威,可冯嘉禾也不甘示弱,备力赶超,她便加快步伐,紧盯着终点。
  • 14、当然,他不仅动如脱兔,还静如处子。围棋,他可是小有名气,从一张张的奖状中,我可以想象出他下棋的高超水准与平时付出的努力。
  • 15、我性格多变,时而沉静温婉,时而动若脱兔;时而沉默寡言,时而喋喋不休……,一个这样矛盾存在的,而又特别的我。
  • 16、如初初娘子:上得厨房入得厅堂不让须眉比男儿强打得了坏人卖得了萌动若脱兔静若处子霸气侧漏女王范十足的新生代全能妹子
  • 17、这种枪打出子弹是没有声音的,可冲锋枪是有声音的,这种枪不但轻便,而且发射子弹的速度快如脱兔,而冲锋枪太大、太重。
  • 18、高亢之处,气势磅礴,如千军万马之势;低沉之处,温润如玉,似仙女的月下独舞,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缓若游云,疾若闪电,又稳健又潇洒。
  • 19、赛跑队员们如离弦之箭,迅速飞向终点;跳高运动员身轻如燕,希望自己跳得更高;跳远运动员像脱兔,跨越一道道记录线。
  • 20、点评:两篇习作一静一动,但都反映了暑假生活的美好。静,则静到心灵;动,则动若脱兔。两篇习作都文笔细腻,描写令人身临其境。
  • 21、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级的神射手张睿轩第一个拿到了球,在仲煜婷和严叙的掩护下,他动如脱兔,势如闪电,直冲对方球门。
  • 22、局势一下子陷入了白热化,突然,一个帅气的身影从对手手中夺过篮球,如脱兔般躲过对手的围追堵截,灵敏的穿过大半赛场。
  • 23、新兔年送只兔,全家乐悠悠。兔脚为你开财路,兔耳为你撞鸿运,兔背为你驮康寿,让这头兔伴你左右,永远动如脱兔
  • 24、当热浪袭来时,你一定要静若“处”子,心静一静,清凉非你莫“暑”;当祝福袭来时,你一定要动如脱兔,短信回一回,快乐数不胜“暑”!祝你处暑快乐!
  • 25、周易感叹不已,洛少白女神,你这般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知你的大白兔白不白呢?可那是令多少男人梦萦魂牵神圣之地
  • 26、黑蝮蛇又动了!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他的身影在空气中划出道道罡风,几乎看不清楚!突然,杜预惊喜大叫:六师兄!你来了!。
  • 27、静似处子,动如脱兔。朞盼已久,渴望已久,心仪已久,在这个冬天点燃澎湃的激情,开启不羁的心灵。来吧,我们共同体会运动之美。
  • 28、这一次,大家吸取了教训,喊数时,或动如脱兔,或步步为营;木头人时,各显神通,迅速停止动作,呈现出一个个稀奇古怪的姿态。
  • 29、办公室里静如处子,篮球场上你见他又总是动如脱兔。表情严肃令你肃然起敬,他孩童般的笑容又会让人亲密无间。

词语解释

脱兔[ tuō tù ]

1.脱逃之兔。喻行动迅疾

脱兔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