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幽芳的意思 幽芳造句 70字左右

幽芳造句70字左右


  • 1、一朵高傲孤冷的樱,独自在枝头上赏春,花儿已半开,散发着冷冷的幽芳,十分冷艳美丽;两朵娇小的樱,坐在一起,小声地说起了他们的秘密;一簇活泼的樱,聚在一起,开始了快乐的聚会。
  • 2、桂花也小巧玲珑,几片橙黄或雪白的花瓣,再加上一个黄色的花蕊,便构成了一朵桂花,虽不如兰花那样华丽,但却有梅花的幽芳,虽不如牡丹那样典雅,但却有蒲公英的纯洁。
  • 3、到了山上,云雾迷茫。与下面有天壤之别。我悠闲自在的走在小路上,还有树木陪伴。鸟儿的鸣叫溢入耳朵。远远的,闻到了一丝幽芳。我顺着香气走去,半天不见什么东西。
  • 4、有的已经盛开了,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犹如一位衣裙飘飘的仙子,翩翩起舞;有的才半开,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遮遮掩掩,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风韵;还有的只是花骨朵儿,含苞待放。
  • 5、碧云天,幽笛奏,赋诗词,琴瑟和。静依窗,月色幽,卷珠帘幽芳漫拂;一笺凝芳,伏案挥墨,道不尽情深染卷,绘千重意切凝芳;山水几万重,舒袖翩翩蝶飞舞。帘漫幽思芬芳逸,幽梦轻渡水云间
  •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幽芳暗涌,坎坷荆棘,时而彩虹相伴的生活中,是那点点诗意,让我们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诗意有了生活而真实,生活有了诗意而充实美好。
  • 7、每当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我就会想到那首词: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8、望着银光闪闪的宝剑,谁会知道它经过了反复的磨炼?闻着梅花的缕缕幽芳,谁又会想到她克服了多少寒风大雨?它们之所以有光彩照人的一技之长,是因为经历了重重考验。
  • 9、古韵幽香,书卷涵芳。斜插玉簪瀑丝挽,明眸顾盼水波横。舒卷静赏唐诗韵,徜徉墨芳醉流年。古韵悠曲琴瑟奏,舒卷凝眸涌浪金。茶韵幽芳何须酒,墨溢凝香无需花。晚安!
  • 10、六年的时光荏苒,青春乐章与我伴歌。阶下野花与尔共采六年春秋,窗外红缨与尔共赏六度光阴。缕缕散去的是你芯中的阵阵幽芳,久久不褪的是我心中的丝丝情长。
  • 11、他思念着沦陷的故土。一生写就九千首诗,而国家是他笔下永恒的主调!是啊,思念,缠绵着愁绪和悲凉,寄往明月与远方。故乡也许在一缕庭院的幽芳中,一碗祖母的清汤里若隐若现。
  • 12、止步于此,每一寸都刻着她的记忆。她的兰花,似乎,又看见了那丛郁金香中轻轻摇曳的蓝。一抹忧伤,浓浓浸润了风,钴蓝的瓣,冰蓝的蕊,淡淡忧吐露幽芳,转瞬,今却依存。
  • 13、一直以来我没有停下书写文字的笔,把满怀的情感泼洒浓浓的墨香,优雅的旋律,浓情绵长,泼墨幽芳,不曾忘记,在大学里,因发表的诗歌获奖时,那份喜悦,那份兴奋,至今还记忆犹新。
  • 14、花莛一出,一箭独树,绽开之时,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蕊柱瓣化,重台峦叠,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其香清冽不浊,幽芳醇正,弥日不歇;际风远播,馥郁馨香,忽远忽近,似有若无,飘忽神秘,感于神明。
  • 15、涉水佳人意阑珊,奏琴弦,吟诗婉,一片诗梦水云间。卷珠帘轻漫,轻盈一帘梦幽芳。古典的女子,漫步依亭婉,风华绝代,倾城美妍,抚琴轻奏,茶韵幽香,茶飘香,曲幽漫,珠帘轻漫,轻盈一帘幽芳
  • 16、岁月成诗,流年凝画。落墨幽芳,指尖凝香,蒹葭苍苍,白雾茫茫,佳人在水一方,水袖轻盈染花香,香扇慢摇,摇落一地白月光,月漫纱舞霓裳,静默幽香凝涵芳,寄语月华谱诗行。
  • 17、故乡的桂花又开了,每当看到这朵朵幽芳的桂花,我都会想起她。那乌黑亮丽的长发,水汪汪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下时不时会落下几颗泪环。可是,那次意外差点儿夺取她的生命。
  • 18、碧云天,幽笛奏,赋诗词,琴瑟和。静依窗,月色幽,卷珠帘幽芳漫拂;一笺凝芳,伏案挥墨,道不尽情深染卷,绘千重意切凝芳;山水几万重,舒袖翩翩蝶飞舞。帘漫幽思芬芳逸,幽梦轻渡水云间。
  • 19、芳华倾城嫣,相思意侬,泪洒菩提,禅心度慈航,轻吟浅唱,忆千重,把酒问青天,明月清风相伴,挑灯夜读,卷卷凝涵芳,入卷徜徉,诗海泛舟。携清风相伴,卷珠帘幽芳漫,昙梦无痕。
  • 20、雪已住,风渐息,圆月东升。皎皎清辉中,和风轻梳我周身的花瓣,抚落停浮的积雪。我随之摇摆,释放着隐匿了一季的清香。没有群花相伴,无须蜂蝶叨扰。和风对月,幽芳付雪,素心自知。
  • 21、而在我蜕变的过程中,因为有您牵着我的手,所以,所有的疼痛都变的那么不值一提。魏老师,每一次想起您,便桄如邂逅了一弯彩虹,看到碧海蓝天,周围花团锦簇,幽芳沁人,更醉人。

词语解释

幽芳[ yōu fāng ]

1.清香。亦指香花

2.比喻高洁的德行

幽芳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