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高山峻岭的意思 高山峻岭造句 60字左右

高山峻岭造句60字左右


  • 1、这里正是万妖山脉之北的云岭,这里气候湿润,四周又都是高山峻岭,挡住了大风,白天湿气上升,晚上凝结成雾珠,所以终年都是雾蒙蒙的,所以得名“云岭”。
  • 2、云还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天空中慢慢呈现出高山峻岭,我在想,那是不是沉香为了救母而劈开的华山?是不是有着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的黄山?
  • 3、沉淀,让岩石长成高山峻岭;沉淀,使沙砾变成珍珠;沉淀,使松脂变成琥珀沉淀将自然界的常见之物变为珍宝,沉淀将平凡的事物变得伟大!
  • 4、与高山峻岭相比,人只不过是一只细微的蝼蚁:与茫茫岁月相比,人只不过是一只朝生暮死的浮游:有滚滚红尘相比,人不过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细胞。
  • 5、这时,海鸥飞翔的那张照片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蔚蓝的天,雪白的云,远处,高山峻岭连绵起伏;近处,鸭绿江水清澈透亮,最中间,还有一只雪白的海鸥展翅飞翔。
  • 6、整个天空,都是炸雷的响声,震得入耳朵发麻,锯齿形的电光,不时地冲撞天空,击打山峰:转眼之间,三滴一大碗的雨点,敲打着嘉陵江,敲打着高山峻岭……
  • 7、他一路欢歌,时而徜徉在大地的怀里,时而凌空而下,虽然也会有高山峻岭阻挡,但他一如既往、从不停下前进的步伐,尽管路途遥远而艰辛。
  • 8、不过让李游感觉到意外的是,沿着一处山谷走了小半个钟头之后,前面的地势阔然开朗,虽然周围高山峻岭依旧,但是地势已经相对平缓许多。
  • 9、它东接绥宁金屋塘,南连绥宁水口,西枕黔阳龙船塘,北界黔阳熟坪和江口之高山峻岭,为雪峰山区一部分,总面积二百四十八点八平方公里。
  • 10、在五岭逶迤上,翻腾着细浪,走过几万铁血男子;纵横11个省,只为心中丰满的信念;翻越18座高山峻岭,不言一句辛苦;横渡24条大河,更显英雄气概。
  • 11、切斯特一直走啊走。越过了一座座高山峻岭,跨过了一条条溪流。经历过无数的苦难,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
  • 12、岩石经过长久地积累沉淀,长成了高山峻岭;松脂经过长久地积累沉淀,凝成了精美琥珀;沙砾经过长久地积累沉淀,变成了璀璨珍珠精华,源自于沉淀。
  • 13、石从远古走来,走出了高山峻岭,走出了一个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走亮了一个又一个时代,走灿了人类历史及镶嵌在历史中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 14、九九重阳节到了,朋友别忘了登高辟邪的祭奠活动。头戴茱萸花手持菊花酒,全家齐上阵,高山峻岭来过节,别开生面怡情高。愿朋友全家快乐!幸福美满吉祥!
  • 15、常州侨界心系灾区归侨侨眷们的安危冷暖,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的问候跨过高山峻岭、穿越疾风骤雪,源源不断地传送给灾区归侨侨眷们。
  • 16、这里远离城区,周围都是高山峻岭,白雪皑皑,虽然很冷,但这些人都是练武的,自然不会怕冷,并且在外围有数不清的武警战士严密防警戒,不许任何人靠近。
  • 17、如果说老师是东出的太阳,那同学就是我身边无数座高山峻岭。在我的印象中,有数不胜数的事令我感慨万千,但在同学之间,这件事让我难以忘怀。
  • 18、或行云流水,轻柔缓和;或高山峻岭,威严雄浑;或鲜花遍野,引人入胜……不由感叹,藏戏真好比一册沧桑的古书,至今翻阅,依然还令人陶醉其中。
  • 19、我,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和时间赛跑,不断地越过高山峻岭,跨过大江大河,在时间飞过之前多跑几步,向着目标前进,前进,前进,进!
  • 20、索道穿行于高山峻岭之间,山风吹来,我张开双臂,感觉自己像要飞起来了一样,那种感觉好爽呀,有点像我在尼泊尔乘坐滑翔机飞翔的感觉,简直太美妙啦!
  • 21、公园风景如画。远处的高山峻岭、树木茂盛、百花盛开。广场的花香沁人心脾,让人陶醉。晚上,大桥上的汽车川流不息,犹如一条花龙在路上蠕动,美丽极了。
  • 22、于是,我怡然漫步。高山峻岭,入眉入目;松涛水流,入侧入耳。奇花异草,掩曲折之小路;珍禽俊鸟,洒空谷之妙音。远望长天一线,雁鸣清越;近观白云万朵,缥缈生烟。
  • 23、童年过去了,现在,每当我看着小清河,就会想到祖国的大江大河,高山峻岭,想到小清河给家乡人们带来的欢乐,想到涓涓细水汇成大河的道理。
  • 24、九重阳节到了,朋友别忘了登高辟邪的祭奠活动。头戴茱萸花手持菊花酒,全家齐上阵,高山峻岭来过节,别开生面怡情高。愿朋友全家快乐!幸福美满吉祥!
  • 25、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景像,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那高大绵长的长城,是建造在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之上,建造之艰难是无法想象的。

词语解释

高山峻岭[ gāo shān jùn lǐng ]

1.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高山峻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