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祭祀的意思 祭祀造句 90字左右

祭祀造句90字左右


  • 1、近年来,低碳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市民祭祖扫墓的方式也越来越文明:点蜡烛、烧纸钱、放鞭炮等旧习惯渐渐被摆鲜花、种绿树、唱赞歌等新方式所代替,增强爱党爱国情怀、传承中国文化的清明节主题,也在文明祭祀中得以升华。
  • 2、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这是中华民族一年之中祭祀先人,缅怀先烈的特殊日子。每到这个日子,人们的心情就不由的显得沉重起来,在清明前后的日子里,人们自然地会把自己的心里融合进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之中。
  • 3、其实类似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说清明节时,往年人们在扫墓祭拜时,总是要烧很多的纸钱,燃放鞭炮,其实这样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而现在,更多的人是选择鲜花祭祖,人们追求的是绿色清明的祭祀方式!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 4、最早的春节起源于周朝,最初只是为了庆祝一年里的好收成,人们把丰收的麦子做成麦酒来庆祝,再举行一些盛大的活动来祭祀上天和祖先。慢慢地,有关春节的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隆重,逐渐演变成我国第一大的节日。
  • 5、像我这种只追求有趣的小孩是肯定要堆的,因为堆"神堆"充满了趣味性,表面上就是泥娃娃玩的"把石头堆起来",但换了个场所,到了祭祀的地方,普普通通的小石堆就变得神圣,就变成了祈福平安的"神堆"了。
  • 6、到了除夕,上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贴春联和年画,下午同族的人都要一起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祭祀祖先,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围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守岁。新年的钟声一敲响,鞭炮声就会响起来,而且会整夜不绝。
  • 7、2019年4月3日星朞三天气晴地点郑州今天是广西壮族的特有节日三月三和全民族都需要祭祀祖先的清明节的节日,趁此机会,我和妈妈一起回河南老家探亲,在这一路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下面请听我细细来说。
  • 8、从小饭桌大课堂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餐桌上的礼仪:小辈要尊敬长辈,要等着长辈吃了后,自己才能吃;并且和长辈坐在一起吃饭时,坐位不能高于长辈;筷子不能直插在饭里,这样是祭祀烧香;吃饭时,不能发出筷子和碗摩擦的声音
  • 9、  在读过书之后,我会试着用笔记下我的感受,那种感觉仿佛是一个怀着忐忑心情的手法拙劣的雕塑初学者,面对着一块石头,想雕出自己心爱的模样但又羞于让人们见到,甚至连拿起雕刻刀都仿佛祭祀般郑重。 
  • 10、我看见了八卦田,相传那是南宋皇帝祭祀农耕的地方,田地分成八块,有红通通的柿子,有黄灿灿的麦子,有紫色的茄子……向东远眺,钱塘江像一条玉带,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杭州迈入钱江新时代,如同初升的太阳,生气勃勃。
  • 11、大年三十那一天,我老舅生意太忙没回来,门上的对联是我爸爸和我贴的,本来是我爸爸和舅舅贴,外公祭祀完了,我们就开始吃年夜饭,吃完了年夜饭我就去看烟花,我也买来了一点小鞭炮放放,小朋友们一起放鞭炮可热闹了。
  • 12、回到老家,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湿润的空气里尽是泥土的气息。稍作休整,大家便准备祭祀物品。面板上摆满祭品:一只鹅、三双筷子、三个杯子、一杯酒、一些香和纸钱,大家抬着往屋外的山林走去。我也好奇地跟过去。
  • 13、此时我想起了吹蜡烛的由来:最先是古希腊人为月亮女神举办祭祀活动时点上蜡烛,后来古希腊人也在自己孩子过生日时点上蜡烛,相信过生日的人在心中默默许下心愿后,吹灭蜡烛后会如愿以偿,从此,这一民俗便一直流传至今。
  • 14、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象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租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 15、中元节的那次祭祀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次,这次祭祀会延续好几天,爷爷会拿出祭祀专用的桌子、餐具亲手做几顿丰盛的佳肴,把所有的祭品工整的摆在案上,口中还念念有词如今爷爷不在了,我们家却留下祭祀的习俗。
  • 16、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 17、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报答爷爷。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今年的清明节在公历的4月5日。
  • 18、我突然觉得有些眼熟,忽然想起我吃饭的时候这样做是要被妈妈骂的,那么祭祀祖先的时候这样做是何道理呢?原来,把筷子插到米饭中是给故去的祖先吃饭用的,这是自古至今的习俗,让祖先的在天之灵可以享受到晚辈的供奉。
  • 19、中国传统节日,有许多习俗,比如:中秋节,我们就要吃月饼,还要赏月,因为这天的月亮是最圆的,还有一个传说,都说对着月亮,能看见漂亮的嫦娥呢!而端午节时,我们要吃粽子,赛龙舟,很热闹;还有清明节,给去世的人祭祀,烧纸。
  • 20、摘要:正月十五的晚上叫元宵节,古代称为上元,元宵节就是上元的晚上,含有本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汉朝时,朝廷在这一天祭祀道家的太乙天神,从黄昏直到天明,所以晚上能够破例不戒严,准许老百姓观看。
  • 21、它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就因为这样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 22、粽子的出现还有一段历史呢。据说在端午节吃果蒸粽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为害怕鱼吃掉,所以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 23、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 24、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都会去上坟。我随着妈妈来到了墓前,这是外公父母的坟,我们在墓碑前点上蜡烛,完成祭祀的一套仪式后,便开始烧纸钱,在烧纸钱的时候,我看着那处火光,想起了偶然间在手机上看到过的一段视频。
  • 25、奶奶忙着蒸五色糯米饭;爷爷在往灶里添火,大锅里的水呼噜呼噜地滚煮着一只大公鸡,满堂的清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妈妈忙着收拾酒杯、香火、纸钱等祭祀用品;爸爸忙着准备锄头、镰刀收拾妥当后我们就披着晨雾向山开进。
  • 26、译文: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 27、再往前,只见一座大大的鼎屹立在广场中央,这也是马仁奇峰的一道亮点,马仁奇峰还是亚欧人的祖先呢,亚欧人在在很早之前流行血祭,每年要杀一个六十岁的老人祭祀来祈求风调雨顺、后来人们开始用牛来祭祀这个部落。
  • 28、我们围绕着那个大屋子走了一圈,在屋子的左边,有许多雕刻人物形象,他们在举行祭祀活动,有的双手合一,抬头望着苍天,祈求圣灵保佑来年五谷丰登;有的把头低低地跪在地上,好像心里在许愿,还有的在挖祭台。
  • 29、在读过书之后,我会试着用笔记下我的感受,那种感觉仿佛是一个怀着忐忑心情的手法拙劣的雕塑初学者,面对着一块石头,想雕出自己心爱的模样但又羞于让人们见到,甚至连拿起雕刻刀都仿佛祭祀般郑重。
  • 30、两年之后她的丈夫儿女相继死去,她不得不再一次回到鲁镇做工,然而这次别人对她的眼光都变了,都认为她是残花败柳而处处排挤她,从禁止她参加常人的祭祀活动就看得出来,最终,她被这种精神折磨给活活逼死。
  • 31、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喜欢观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最喜欢吃的美味的棕子了。
  • 32、爷爷说得太好了,想起以前清明节去祭祀,大人们除了携带酒食果品,还有纸钱、冥币、香烛、鞭炮、纸祭品等,光是纸祭品,就有一大蛇皮袋,鞭炮也有几个,并且是越大越好,有一年还抬了一个乳猪去呢,用去了大家很多钱。
  • 33、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春节朞间,许多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一般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等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活动这天被人们视为最吉祥的日子。
  • 34、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旧时习俗,扫墓时带上瓜果、钱币的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在亲人墓前,在把钱币焚烧,以此来怀念逝去的亲人和朋友!
  • 35、孔庙大规模的建筑群是在明清两代完成的,共有九个庭院。穿过第一道门,来到金声玉振坊。坊后就有一座单孔的石拱桥,桥面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以前皇帝来祭祀孔子时都得下马下轿,对孔子的尊敬程度可见一斑。
  • 36、有一天,大街上多了一个小贩,他也是卖祭祀用品的,可是他与众不同;别人开着车,把要卖的东西放入车内或是放入一个木箱内,而他把要卖的东西放到了一块破得不能再破的布上,布与他的脸相同,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 37、最后就是祭祖了。听爸爸讲,这是很庄重的时刻,不得胡言乱语。我乖乖地呆在一旁,看着爷爷摆好香炉、蜡烛和其他祭祀用品。听爷爷的安排,我们一家人在拜垫上按辈份顺序跪拜先祖。最后,祭祖程序在烟火缭绕中结束了。
  • 38、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呼吁:大家改变一下祭祀您们的方式,每次祭祀时在家摆上供品,插上一支花,这样既经济实惠,又利于环保,还不给环卫工人添负担,虽然祭祀方式变了,但晚辈对您的怀念没变,请您们理解,请您们接受。
  • 39、清明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大家都很很喜欢它。这个清明节有些特别,有的人祭祀抗战烈士,有的人去做青团体验民族文化。当然大多数人都是去给自家人扫墓,我便是其中的一个。可是,我过了一各不一样的清明节。
  • 40、听家里老人讲,跑帷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将士为纪念齐桓公的爱妃长卫女而举办的祭祀活动,这一王室祭祀活动不断发展而演变为模仿排兵布阵的娱乐活动,而后又被发展为宽泛的乡民求神拜庙,欢庆节日的娱乐性活动。
  • 41、火红火红的焰苗跃动着,映得人们脸通红。祭祀烧纸钱的时候,我看着舞蹈的火焰,渐渐的出了神。突然间,它仿佛暴动起来,愈加接近,像要把我吞噬!我这才知其温柔面具竟是伪装,那缕缕的黑烟有一天也能渲染了半边天。
  • 42、祭祀过后,我们呼吸着大山里的天然氧吧,便准备爬山踏青。虽然天气雾蒙蒙的,但是一棵棵高耸入云的松树依然清晰可见,它们笔直地挺立着,让人心生敬佩。再定晴一看,调皮的松鼠正扑在层层叠叠的松叶中啃食着松果呢!
  • 43、这次的主题班会很有意义,通过主持人的耐心讲解和表演者的精彩演出,我们都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及清明节要举行的活动。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下周就是清明了,我要跟随爸爸妈妈去扫墓、祭祖。
  • 44、在山上,有些人来祭祀自己死去的亲人给他们上啦蜡烛,完后没有熄灭;有小孩到森林里烤东西因为枯叶引发了火灾;大人在树林里抽香烟烟头没有灭掉就扔在地上,还有人放鞭炮……种种原因都引发了火灾。
  • 45、最早的传说据说源于汉代的道教祭祀天官,天官赐福,和他相对的还有赦罪的地官和解厄的水官分别生于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作为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和天官的诞生日就格外被人们推崇。
  • 46、要在全社会倡文明新风,开展文明祭祀活动,加强宣传,引导百姓告别这一陋习,同时也要在源头上加强控制,沈阳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最近发动全体会员不卖烧纸,虽然少挣了点钱,却对树立社会良好风尚起到重要作用。
  • 47、贵阳布依族有个节日,叫做三月三,每年这一天,布依族的男女老少们,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青年男女们谈情说爱;苗族的四月八也是很有名,多年前,每到这个日子,苗族人民就会聚集在喷水池载歌载舞,祭祀他们的祖先。
  • 48、完成了最后的祭祀,在坟前给奶奶道别,那张熟悉的笑脸,成为了我人生中的又一个遗憾。难以言语的情愫,欲说还休,我害怕我浅薄的文字会淡化奶奶的神圣,只好将心中的一切化作萧瑟的秋风,随时间弥漫向远方。
  • 49、这片浓郁的新绿淹没在了现代金属色的喧嚣中,在无数张拜金拜权的面具之下,伴着人们祭祀于财权的灵魂,渐渐消散。五千年的积淀在信息的洪流与浮躁的心境中,飘起,成为只能面对阳光才得以看清的,飞灰。
  • 50、大约半小时后,我们到了老家,刚打开车门,一阵鞭炮声在耳边响起,而且此起彼伏。爸爸准备酒、鞭炮、香、冥钱就带着我们去祖宗的坟上。简单的祭祀后我们开始在坟前给祖宗拜年。爸爸说这是寄托一种对祖宗的思念。
  • 51、后记:自从姥姥去世到现在,从没写过一篇正式的纪念的文字,前几天是鬼节,看到好多人烧纸,也想起了姥姥,正巧今天梦见姥姥就再也睡不着了,索性就写了这么一篇拙劣的悼文来祭祀已故的姥姥吧,愿故去的亲人长眠。
  • 52、先是把糯米浸湿浸软加糖炒干团成团,在此朞间将面团揉好擀成一片薄皮再将糯米团包进去放进模具里印成型后底下垫上棕榈叶,再放在蒸笼里蒸个25分钟后便大功告成了,而这不能吃只能元宵祭祀过后才能吃。
  • 53、夫子庙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供奉和祭祀孔夫子的地方,那儿的房屋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青瓦白墙,古香古色,美丽极了!夫子庙也是美味小吃胜地,街边茶楼、饭店、小吃,满目皆是,老远就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沁人心脾。
  • 54、也许最初是为了祭祀,也许最初是为了庆收,或也许最初不过只是娱乐作用,但如今,中秋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无论身在何地,操持一口怎样的语言,只要是中国人,就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月、故乡的饼以及故乡的人。

词语解释

祭祀[ jì sì ]

1.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祭祀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