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横渡的意思 横渡造句 30字左右

横渡造句30字左右


  • 1、数万选手一起横渡长江,那种壮观阵容,与古人投鞭断流之势当可媲美。
  • 2、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横扫残敌,势如破竹,迅速解放了中国大陆。
  • 3、探访五指山黎族村寨传递、北回归线传递等方式,甚至考虑横渡琼州海峡传递。
  • 4、玛丽:哦,是那个横渡渤海海峡的“海上铁人”,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也在议论这事呢。
  • 5、在2000年6月,一个12岁的男生李立达第一次试着横渡琼州海峡。
  • 6、他们的祖先和当时其他移民者一样,克服千难万险横渡过大西洋。
  • 7、因为有梦,我们不再脆弱,山再高,有征服它的时候,海再阔,有横渡它的时候。
  • 8、我驾驭长风,直上九万里,飘然滑过历史的边缘,又飘逸而去,横渡南溟,飞升九天。题记
  • 9、1661年,他率领将士,乘着数百艘战舰,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
  • 10、我会扬起追逐自由的风帆,横渡金色的彼岸,迎接那追逐自由的美好。
  • 11、横渡历史的长河,穿过那层层白雾,穿越时光,我与荆轲倾心交流。
  • 12、现在,我们就是一群横渡大西洋的鸟,不能到达目的地的不计其数。
  • 13、兰,就如时间长河中的摆渡人,扶摇横渡,斑驳了流水般的岁月,屹立不倒,绵长而悠久
  • 14、那光头,稍矮,额头泛起皱褶的中年人是谁?他便是带我横渡的陈师傅。
  • 15、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首次横渡南印度洋,首次访问非洲大陆,首次闯过好望角。
  • 16、极速园木、溜索、独木桥、绳网横渡、极限过涧等多种拓展项目吸引了热爱运动的年轻人。
  • 17、多年来,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乘摇摆的走私船横渡亚丁海湾的死亡人数不断增长。
  • 18、他横渡大洋,发现了奇妙的陆地,在那儿住有一种民族,和原来所知道的截然不同。
  • 19、我们驱车从丽江出发,横渡金沙江后,就来到举世闻名的虎跳峡。
  • 20、有时穿过重重迷雾,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穿越荆棘。
  • 21、人在水中跌宕起伏,较为费力,这种横渡不是在静水中可体验到的。
  • 22、在大渡河上,敢死队队员们沿铁索过桥,不怕敌人的枪林弹雨,成功横渡长江。
  • 23、压力是山,我也要把它踩在脚下;压力是海,我能泛舟横渡;压力是天,我的胸怀把它容纳。
  • 24、东土大唐,幅员辽阔,四境各族和乐安康,外国遣唐使横渡万洋而络绎不绝。
  • 25、馆身倾斜的角度是49度,象征着1949年解放军横渡解放全中国。
  • 26、有一次看书,说一个女士,他哥哥是一名水手,因为扬帆横渡大西洋,患了艾滋病。
  • 27、数年后你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横渡乌江,败秦军主力于巨鹿,击刘邦之众于楚河。
  • 28、他翻山越岭、横渡江河,所有碰到的困难都被他顽强的毅力所折服。
  • 29、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要去和在美国波士顿的妻子会合。
  • 30、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先后四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国的航路。
  • 31、江河湖海,无处不在千帆横渡;城市乡村,无处不是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
  • 32、履履艰辛难了远,横渡流沙白骨眠。越墙寂寞红杏开,隔世重修轮回闲。
  • 33、1994年,一位父亲带着女儿横渡大西洋,去美国与妻子回合。
  • 34、他的爸爸从郑和懂事起,就给他讲述自己横渡西洋、访问西洋各国、去麦加朝觐的故事。
  • 35、当您是哀伤的时,您的眼眉一起横渡,并且您的忧郁眼睛由泪花弄脏。
  • 36、扶摇直上,步步生莲,九万里横渡,如画江山。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入尘寰系无极。天下归元
  • 37、刘墉陪着干隆,进琼岛,从漪澜堂乘龙舟横渡太液池来到五龙亭。
  • 38、踌感谢躇满志的想着去横渡太平洋,纵跨亚欧大陆,立于天地之间。
  • 39、他带着它,在黑夜中迎着北斗去找延安;带着它,在大风浪里横渡长江去找解放军。
  • 40、书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船。英国文艺复兴时朞的作家,哲学家培根
  • 41、没有民族的隔阂,没有历史的界限,有的只是横渡世界的那份抹不去的爱。
  • 42、而且飞船速度极快,所产生的动能极强,如果不够坚固又怎能横渡星域?
  • 43、从字迹上还能隐约体现出当年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豪迈。
  • 44、不知谁在寨子里传闻,有个什么游泳队要横渡门前的八百里清江。
  • 45、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 46、碧水无声两岸隔,星桥横渡荡清波。人间别恨年年有,并在此宵泪较多。

词语解释

横渡[ héng dù ]

1.从江河湖海的此岸到达彼岸

横渡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