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贤才的意思 贤才造句 50字左右

贤才造句50字左右


  • 1、腊八节到了,送你“八才”:祝你早日成为干才、将才、天才、奇才、全才、通才、大才、贤才。才气冲天,尽展风采,造福社会,名扬后代!
  • 2、百年一中育数代贤才,喜今朝桃芳李艳频让宁江添秀色;校本理念开千秋伟业,待明日俊采星驰再为华夏创辉煌。
  • 3、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 4、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 5、陛下诚欲致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使奋威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采,广开贡士之路,荐岩穴,举贤才,征命考试,匪俊莫用。
  • 6、皇上超擢贤才,固然是幸事一件,但却由此引发幸进之风,使人阴喜钻营之道,而沉滞者不自咎才智之不足,反徒怨进身之无阶。
  • 7、再说孙权,十八岁弱冠之年,继父兄基业。敬揽张昭、重用鲁肃,信任周瑜。广招贤才,奖励农耕,开荒三年不纳税,使江东很快富庶起来。
  • 8、人人皆知,这是一首写追求心中思慕的人而不可得的诗,但思慕的究竟是谁呢?是贤才,隐士还是朋友、情人,我们不得而知。
  • 9、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
  • 10、齐桓公不及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终成霸业;刘玄德三顾茅庐得贤才,如鱼得水,三分天下有其一;韩琦宴上,容人之过,部署效忠。
  • 11、只有那些有雄才大略,仁义兼备的枭雄才能闯出乱世,一创霸业,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圣贤才能够收复群雄并起的江山。
  • 12、三国硝烟,曹操聚拢贤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句子中,是他惜才之心,真诚无比,刘备三顾茅庐。
  • 13、知民间疾苦、礼遇贤才、勤政不辍的钱镠、福建二王、后唐明宗、后周太祖都瞠乎其后,即使礼贤好学、眼光远大的南唐烈祖也仅可望其项背。
  • 14、司马光在竭力尽心为国家举荐贤才的同时,对那些贪赃枉法,渎职误国的官吏深恶痛绝,屡屡上书朝廷予以揭露,建议严加惩处。
  • 15、初,德宗多猜忌,朝士有相过从者,金吾皆伺察以闻,宰相不敢私第见客,度奏:“今寇盗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
  • 16、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倾泠月
  • 17、因为书,我看见了当年英雄嬴政,横扫六国,贤才良将,纷归麾下,长袖一挥,刀光剑影,千军万马之下,广阔华夏疆域尽收版图。
  • 18、你充分调用了手下的贤才,你把他们的智慧集结起来,铸就一班势不可挡的劲旅,也只有你才能有此英明之举,你才是真正的智者。
  • 19、可是辛弃疾,他生于金宋乱世,投靠于一个懦弱无能的国家,他才华横溢、武功盖世,没能成为重用的贤才,反倒成为别人嫉妒的对象。
  • 20、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 21、他三顾茅庐,认识了知天文晓地理的诸葛亮,他屈尊大驾,三拜贤才,编织了一张君臣共论天下的网,从此,势力大增,蜀国之网更庞大了。
  • 22、第二,任用贤才。勾践身边有两位贤才,一位是范蠡,一位是文种。他听从两位贤臣的建议,采用两位贤臣的计谋,最终获得了胜利。
  • 23、好了,不说这些了,诊义新投,还是要做出一些成绩的,我们那个吕征北虽然爱惜贤才,可是诊义也不好意思无功受禄吧?
  • 24、故特联络四方贤才志士,切实讲求当今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力为推广,晓谕愚蒙,务使举国之人皆能通晓。
  • 25、他逐步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区域,打了无数次艰难的战役,一点点地蜕变,成为一个冷静、足智多谋、任用贤才的领袖。
  • 26、而将士们为了报答国君招揽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甘愿为国血战到底,为百姓、亲人的安居乐业血战到底。
  • 27、唯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善言善行,方为今日之贤才,新世界的贤才!须善言,须善行,若想成就贤才,努力是我们唯一的道路。
  • 28、假若周公不会善用贤才,相信他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而正是周公懂得善用贤才,才使得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
  • 29、近百年一中育相率贤才,喜今时桃芳刘红频让宁江添秀色;校本核心理念开展宏图,待明日俊采星驰再为中华创光辉。

词语解释

贤才[ xián cái ]

1.亦作“贤材”

2.才智出众的人

贤才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