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中庸的意思 中庸造句 80字左右

中庸造句80字左右


  • 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中,作为一种根本的处世之道,中庸之道一方面使人们普遍认识到行为的适度性,从而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这使得中国社会有着某种特殊的稳定性,这是它积极的一面。
  • 2、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的是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做到见微知着,可前知祸福。朱熹
  • 3、之前,爸爸也有给我讲过着重大的人生哲理,也告诉过我中庸之道,也许是之前有过一些知识的铺垫,也许是之前经历过很多的事情,再让我拿起这篇文章时颇有体会,在读完时,更是感慨万分。
  • 4、感悟埋藏在生活的丛林中,不难发现,丛林中处处拥有阳光,拥有成功的花蜜,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学会采撷,学会观察,学会学习,而并非脱离生活,忽略生活,在生活中庸庸碌碌,浑浑噩噩,迷失方向。
  • 5、我这样说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骂我呢,但我现在是在面对现实。学那些文言文有用吗?就算精通四书五经,论语中庸又有什么大的用处呢?不过是可以在一些似懂非懂的人面前显摆显摆吧。
  • 6、我在哈佛法学院还看过一部介绍我国南京某法院为一对打离婚的年轻夫妇作调解的记录片,教授还特地为此作了说明,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是各类成功调解的思想基础。
  • 7、然后现在没有灭灯的原因也是因为我比较欣赏他的自信,因为虽然中国讲究中庸之道,不过也是需要这样的有魄力的人才,不然都是中庸的话,永远包在壳里,永远没有想冲出来的那种可能!
  • 8、而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不言明的潜规则,每个人在这个潜规则里都显得无所适从,随着时间的推移,初衷失去了狂热,理志失去了方向,倒回来而不得不佩服祖宗留下来的中庸之道是明哲立身之本。
  • 9、到这里就算我说的在多,秋也还是秋叶,还是有人会赞美它,它还是会上演它一次又一次的蝶舞,这是我无法改变的,就像我无法该变生命,改变它永远为自然界中的中庸角色的使命一样。
  • 10、平衡还意味着中庸。儒家强调中庸之道,并非指万事随大流,而是万事不做绝。激进的人往往走向极端,丧失自我,如同全盘否决对手的党派观点的政治家,最终必将失去辨证思考之能力。这便需要自制与自省。
  • 11、在名声下,其实很难对付:在积极寻求巅峰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颜之倡导的人生态度,试图理解知足常乐的兴趣,捕捉中庸之道的精义,稍微平衡一下生活节奏,这样就不容易陷入过度极端的生活陷阱。
  • 12、他的内心正在进行激烈地争夺战:你吃饱了撑的,找茬啊!老板不让去你还去!;反正也竞选不上经理,闯一闯算了!两个声音碰撞,厮杀,血战,他也热血沸腾;中庸之道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好奇心暂时驱使他奔去。
  • 13、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的是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做到见微知着,可前知祸福。朱熹 
  • 14、流通性是金融立法中应考虑的首要原则,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朞,各种因素动荡不定,立法者未必能清楚预见法律施行后果,因而金融立法中多行中庸之道,流通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15、对少年儿童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他们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只要读好书就行了,从而使少儿从小就养成按部就班思维定势,恪守中庸之道桎梏着少儿活跃的思维。
  • 16、穿越时空隧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成为现实。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仁、礼、中庸之道,这三个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不,是这三位先生,在四维空间中展开了一场令人深思的辩论,争辩谁才是儒学之核心。
  • 17、当然和谐,还是一种规范,是一种秩序,孔子的牛车上承载着中庸之道,不就是和谐的另外一种和谐吗?有了规范和秩序,才有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生,有道德和理智才可能有和谐的环境与生命。
  • 18、她听说,时间在别的树上会画圈,成为年轮。她也曾拔开来看,见自己丑陋外表下的木质仍然那样中庸,年轮在自个儿身上居然深深浅浅地变成了乱码,模模糊糊地像泥土的黄,惨惨淡淡的如圈里的羊。她,漠然了。
  • 19、在家乡,在异乡,不变的是人,变的是物、是景,行进着的是人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人生走好,把心中梦想放大,向梦的未来行进,或大、或小、或平淡、或中庸……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点滴追求!

词语解释

中庸[ zhōng yōng ]

1.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2.见“四书”

3.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贾谊《过秦论》

中庸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