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玄奘的意思 玄奘造句 40字左右

玄奘造句40字左右


  • 1、玄奘认为此经在国内虽已有译本,但容量不全,误漏甚多,如果选译,难免阉割原文,有失本旨。
  • 2、印度高僧,又名拘那罗陀,在中国佛教史上,他与鸠摩罗什、玄奘、义净并称为四大译师而名垂不朽。
  • 3、中国的高僧法显、玄奘,尼泊尔的尺尊公主、阿尼哥等成为两国人民流传至今的历史佳话。
  • 4、玄奘从西土回国后,曾专门到阌乡询问有无万回这个人,见到万回后,以礼相待,“施三衣瓶钵而去”。
  • 5、玄奘亲自为他剃度过后,又念了要他皈依三宝的经文,婴儿是没有办法回答的,所以玄奘直接就说了,“小我。
  • 6、由于玄奘精通梵文,深得佛经奥旨,广博各宗各派,因而译笔精湛,准确深刻,通顺流畅,言辞明达。
  • 7、回程中又想起张骞和玄奘,他们都未曾滞留,衣带当风,双目前视,用疲惫的脚,为凝寂的土地踩一条透气的甬道。
  • 8、“中国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唐玄奘大师奉使西天取经,是为沟通两国文化之壮举,名高天下,功在千秋。
  • 9、辩经还在继续,那些得道的高僧一直犀利的向玄奘提问,心想要是将玄奘难道,自己也就能千古留名了。
  • 10、搞笑的是,真实的玄奘在游记里记载了印度地区的棉布衣服,却不识货地以为是“野蚕丝”制成的。
  • 11、最早自西向东,行进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僧人中,有着名的安世高、佛图澄、鸠摩罗什,之后有玄奘、义净等大师。
  • 12、祈简明以告之,又此经系唐玄奘法师所译,其八菩萨但举其目,未标其名,说咒一段,又复缺略。
  • 13、渐渐地玄奘平息下来,眼中含着一丝莫测高深的笑意,神情平静而隐含神秘,给人一种摸不透的感觉。
  • 14、可在他十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小玄奘跟随二哥长捷法师进入佛门,由于天资聪慧,几年后已小有名气。
  • 15、回望历史,丝绸之路的经济桥梁,玄奘鉴真的取经传教,郑和下西洋的讲和通好,四大发明的精妙绝伦。
  • 16、师父唐三藏是一个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
  • 17、直到第二年秋,为了应付霜灾造成的饥荒,官方允许百姓外出,就这样年仅二十八岁的玄奘踏上了追求之路。
  • 18、唐玄奘去往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重重困难,他都可以熬过,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或是说一种精神。
  • 19、传说中,当年玄奘大师西天取经之时,在戈壁沙漠中的葫芦滩上迷了路,一直在葫芦滩里打转。
  • 20、玄奘去天竺国取经,耗时18年,为了取得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
  • 21、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主要描述释迦造经,观音访佛,魏征斩龙,以及玄奘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
  • 22、当他返回大唐时,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招见和支持,玄奘就开始翻译数量庞大的佛经,直至离世。
  • 23、巴尔扎克曾经债台高筑,安徒生曾经保守饥寒,唐玄奘曾经遭遇八十一难,他们在困难和失败面前都站起来了。
  • 24、会上,有人提议,这个协会的会长非玄奘莫属,他学识渊博,精通佛经,他的父亲又是江州刺史,家庭背景优秀。
  • 25、放眼望去,玄奘寺从层层密林中探出头来,光华岛、青龙山,一个比一个妩媚,一个比一个秀美。
  • 26、人,上至天子李世民,下达人僧陈玄奘;神,顶封神主玉皇帝,末到无品弼马温;魔,东有夺宝黑熊怪,西存盗兵黄狮精。
  • 27、玄奘觉得这群大雁是如来佛祖的化身,前来帮助他,所以在取经归来后,为了感恩大雁,建了一座塔,取名大雁塔。
  • 28、玄奘大师以当高僧为乐,推辞了宰相之位。而慧琳大师以高僧之身,兼作宰相,乐此不彼,号称黑衣宰相。
  • 29、在印度的三年时光,玄奘游览了印度大小寺庙,研读了众多佛典,学到了许多东土所不曾见到的高深佛理。
  • 30、玄奘西行途中,经历了各种危险困苦,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心中的信念,在自己的路上坚定地前行。
  • 31、再往深处走,就能看到寺前摆放的香炉,香烟弥漫,萦绕在寺的周围,让人又想起了玄奘西行的故事。
  • 32、这和汉唐形成鲜明的对比,汉有张骞出使西域,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国风开放,人们自信进取,勇于探索。
  • 33、广阔无垠的西北大漠里,玄奘迎着飞沙走石,背着行囊,举步维艰,风餐露宿,只为求得大乘佛法,普渡众生。
  • 34、大雁塔中有玄奘的很多经书,儿时的我天真,不知经书是何意,只觉得很是亲近,很是喜欢。
  • 35、可孙悟空又用陈玄奘对他的同情让他帮孙悟空解除了莲花封印,出了封印后的孙悟空恢复了本性。
  • 36、陈玄奘大悟之下就做了和尚,然后就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了!
  • 37、不是因为大雁塔的美,是玄奘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人感到敬佩,所以不由地内心深处一震。
  • 38、传统的僧人都是远离利益是非高人,唐玄奘影响后世,非因取经,是能拒唐太宗高官厚禄相邀而守戒缁门。
  • 39、芹伯对于佛经亦颇研究,专重法相宗,谓此乃玄奘法师之遗法,学佛者必须由此入手方为正宗。
  • 40、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唐玄奘西天拜佛求经。
  • 41、我梦想,重走西天之路,去探索西游记中那些神奇的国度,去经历玄奘法师的九九八十一难。
  • 42、唐代高僧玄奘凭着灵魂里的信仰,翻高山,越荒漠,行程万里,历经千难万险只为求取真经。
  • 43、玄奘为什么要经历八十一难去取经?经本身并不是最重活要的,最重要的是取经过程中完善那向善的生命。
  • 44、相传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从西天取回经后,便在大慈恩寺里废寝忘食地译经,以至损害了自己的健康。
  • 45、真的还要冒这个风险吗?这十年,我名声大噪,天竺无一不识玄奘之名,我全然可以在这安然度过余生。
  • 46、文章虽然说的是玄奘在法门寺修行得到方丈指点,最终打消了另寻偏僻小寺,而选择了留下的事情。
  • 47、关羽有赤兔马,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就连西天取经的唐玄奘也有一匹白龙马。我也好想拥有一匹马。
  • 48、驱魔人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如来佛,如来佛最终帮助玄奘降服了孙悟空,并让孙悟空成为玄奘的徒弟去真经。
  • 49、着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
  • 50、唐玄奘要取得真经,必须要翻山越岭,渡过滔滔不绝的金沙江、穿过杳无人烟的大草原、茫茫的大沙漠。
  • 51、班主持说:年轻人思想要积极乐观,不要只看阴暗面。玄奘说:老师,我看到的不是阴暗面,是光天化日下的现实。
  • 52、加之其又是金蝉子转世,这便有了唐玄奘为何坚定信念,有了死也要死在西去的路上的决心。
  • 53、因赵恒惕在佛教界的声望高,大会主持人高森隆介特别来旅馆拜见他,愿将玄奘灵骨的部分奉赠给老人供养。
  • 54、隋唐之际,有天台宗智𫖮、三论宗吉藏、华严宗贤首,乃至法相唯识宗玄奘等等都提出自己的判教主张。
  • 55、然而,他父亲怎么也没有想到,生长在王侯家里的窥基,后来竟成为玄奘法师的高足弟子,唯识宗的一代祖师。
  • 56、血如雨下,肉翻飞,条条块块的东西四处激荡,饶是玄奘有摩尼宝珠护身,还是闻到了那一股剧烈的腥臭之气。
  • 57、如果说玄奘经历了“茫茫象碛,长川吐赫日之光”的折磨,那法显还经历了“浩浩鲸波,巨壑起滔天之浪”的痛苦。
  • 58、后来,又有那么多学者人云亦云,装模作样,抄来抄去,这八个字也就顶着玄奘的大名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 59、碎叶城是丝绸之路重镇,盛唐西域设安西都护府,碎叶乃其四镇之一,玄奘西行亦经于此。
  • 60、回眸往事,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四大发明,唐诗宋词,还有四大名着等都令我们骄傲!
  • 61、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着作,是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
  • 62、当玄奘学有所成、颇有威望之时,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同时带回了六百五十七部佛经。
  • 63、最后一站就是永昌的圣容寺,讲解员告诉我们唐玄奘取经回归途中,曾在这里讲经说法
  • 64、大唐高僧玄奘法师是如何从长安城越过高山险峻,大漠戈壁,排除万难到达远在天边的天竺的呢
  • 65、自己的信仰需要坚守,就像玄奘,他从大唐王朝走出去,千山万水只独自一人行走,最终到达天竺国取得真经。
  • 66、而唐僧四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也都有缺点,孙悟空的毛躁,猪悟能的懒惰,沙悟净的沉默,唐玄奘的懦弱。
  • 67、以前,在贞观3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游学。
  • 68、假若不知该如何择取方向,便沿着白龙马清脆的商商脖铃,沿着玄奘四人的足迹一路西行吧。
  • 69、玄奘踏上了西行的路,前途便尽是风沙;徐霞客走过那么多名山大川,脚步踏上异乡的土地。
  • 70、于是陈玄奘用大日如来真经把孙悟空打败,并把猪八戒、沙僧以及孙悟空收为自己的徒弟。
  • 71、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世之所知也。足非利也,体非强也,然终得以成行,致无量德功,何也?曰:心有所向而不止也。
  • 72、不得不说,唐玄奘虽然只有三个徒弟,但是每个都是有用之极。所以,他的西游事业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 73、玄奘在那段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寒风如刀,滴水不进的沙漠路途,几经晕倒后醒来又继续前进,最后取得真经。
  • 74、那一年,他离开女儿国。她在城头似哭似笑,当着百官的面,对着他的背影大喊“唐玄奘,下辈子娶我可好?”
  • 75、玄奘是一位伟大的佛学家、旅行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对佛教的贡献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 76、玄奘年轻时并未展露出慧根,甚至还因为受不了激烈竞争而萌发转寺之念,几次寺中僧试,他都失望而归。

词语解释

玄奘[ xuán zàng ]

1.(602—664) 原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