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多年生的意思 多年生造句 80字左右

多年生造句80字左右


  • 1、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无皮鳞茎扁球形,乳白色。茎直立,地下茎节有茎生根,地上茎刚直矮壮、绿色光滑。叶散生多数,披针形。花顶生数朵,喇叭形,平展,花被先端稍向外反卷,乳白色,花被筒深处淡绿色。
  • 2、外公,真的病得很重吗?望着手中的那弯水迹,我喃喃地问道。我将双手闭合,对着窗外那纷纷而下的雪,默默地念着:请保佑我的外公能够快些好起来,这,是我多年生日唯一的愿望,可以吗?
  • 3、欣赏完跳舞草婀娜的舞姿,我们在依丁姐姐的带领下来到含羞草的旁边。含羞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由于叶子会对热和光产生反应,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所以得名含羞草。
  • 4、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盆栽红掌栽培管理经验,现将主要经验介绍如下:植物学特性,红掌属于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它是典型的半肉质须根系,并具气生根。
  • 5、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就想做一粒多年生的万能水果种子。为什么呢?因为我想结出各种各样的水果,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新品种。人们口渴或饥饿的时候,来到我身旁,摘下我结出的果实,就会解除口渴与饥饿。
  • 6、葱兰是一种无名气的小花。葱兰又名葱莲白花菖蒲莲韭菜莲玉帘肝风草,是石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有独头蒜似的磷茎。每年9月份,开出白花,令人称赞的是,这些花朵晶莹洁白高低错落。
  • 7、我们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我们的祖先住在美洲巴西,那儿地处热带,常有猛烈的暴风雨,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避免风雨的侵袭,每次,第一滴雨点袭来时,我们的祖先们就会很快合拢叶子,垂下叶柄。
  • 8、我查了一下艾的资料: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
  • 9、葱兰是一种无名气的小花。葱兰又名葱莲、白花菖蒲莲、韭菜莲、玉帘、肝风草,是石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有独头蒜似的磷茎。每年9月份,开出白花,令人称赞的是,这些花朵晶莹洁白、高低错落。
  • 10、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此外还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葡萄糖、蛋白质、脂肪、铁钙、磷等。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洋莓,原产于南美洲。草莓品种繁多,有2000多个品种。草莓喜欢温暖的天气,不耐寒冷。
  • 11、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中草药。它可以泡水喝,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春天,它那嫩嫩的细芽从土里冒出来。下过几阵雨,它就从嫩黄色的小细芽渐渐地长成小蒲公英啦。随后越长越快,越长越大。
  • 12、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 13、绿萝是多年生观叶植物,它叶片上而肥厚,晶莹浓绿,叶面上还有金黄色的斑纹。姥姥家的绿萝已经养了好多年。它那边弯曲的茎蔓沿着棕柱缠绕而上,看上去植株健壮,叶大而鲜艳而且有光泽。
  • 14、君子兰为石蒜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文雅俊秀,有君子风姿,花如兰,而得名为观叶赏花,也是布置会场、装饰宾馆环境的理想盆花。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和药用价值,是人们的首选品种。
  • 15、雏菊,又名马头兰花、延命菊、春菊、太阳菊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初春开放,特别深得意大利人的喜爱,因而被推举为意大利的国花。在药用价值上,雏菊还称为白菊或甘菊,是一味清热解表的药。
  • 16、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含羞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又名知羞草、呼喝草、怕丑草等。耐寒性较差,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含羞草的花、叶和荚果均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成为阳台、室内的盆栽花地方都能种植。
  • 17、蟹爪兰属于仙人掌科,多年生常绿植物。蟹爪兰又名锦上添花,因适值圣诞节开花故又称圣诞仙人掌。同大多数仙人掌类植物一样,蟹爪兰茎叶严重变态成节片,宛若蟹足,蟹爪兰名由此而得。
  • 18、春笋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立春后挖的笋,笋体肥大,洁白如玉。我们今天在菜市场买的春笋,比我的手腕还粗。外皮是深棕色的,像洋葱一样,一层包着一层,头尖肚大,立在桌上,很像坦克发射的炮弹。
  • 19、夏日,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荷花。荷花是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出水植物,又称莲花、荷,古称水芙蓉、菡萏、芙蕖。荷花原产于中国,在水中生活,通常被种植于池塘之中。花一般盛开于夏季,荷花也因而成为夏日之风物。

词语解释

多年生[ duō nián shēng ]

1.能连续生活多年的,如乔木、灌木等木本植物和蒲公英、车前等草本植物

多年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