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成语故事 拨乱反正的故事

拨乱反正的故事


封建社会为了巩固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定一些礼教,儒家代表孔子提倡礼治,要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遵守礼制,安于其位,秦末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严重冲击了封建礼教,汉朝建立后,命人重修礼仪以正君臣之位,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成语解释

成语拼音 bō luàn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 拨:治理;
乱:指乱世;
反:回复;正:正常。
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
现在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事理。

成语出处 《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感情色彩 拨乱反正是中性词。


拨乱反正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