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湿热
shī

湿热


拼音 shī rè
注音 ㄕ ㄖㄜˋ

简拼 SR

词语解释

湿热[ shī rè ]

1.潮湿炎热

湿热天气在这个地区很普遍。

hot and humid;


引证解释

1.潮湿闷热

茅盾 《追求》三:“空间是重淀淀的铅色,湿热的南风时时吹来。”

2.中医称温病的一种。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腹满少食、小便短赤而黄、舌苔黄腻等


网络解释

1.湿热 科普中国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英语翻译 Damp heat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湿热造句

  • 1、北方人到南方工作,对那里的湿热气候有个适应的过程。
  • 2、而且,对胃热口苦、湿热口淡和热气牙痛也有疗效。适用于咽喉的保健。
  • 3、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等。
  • 4、中伏大暑到,早稻丰收好,收割正操劳,烈日当空照,湿热浮气燥,就像水里泡,各位朋友佬,天热别乱跑,没事吹空调,来个沙冰刨,加碗豆腐脑,大暑也能乐逍遥。
  • 5、大暑三伏天,湿热不一般,虽是酷热难耐时,也有夏趣可入诗,春有杨柳青,夏可赏芙蓉,秋有虫低吟,暑夏有蝉鸣,冬有雪片片,夏季可游泳,享受夏之趣,大暑也轻松。
  • 6、芒种时节逢雨季,湿热困脾肺气虚。饮食方面要注意,减苦增辛多调理。天热神乏人慵懒,午后小憩补睡眠。冷热水浴持以恒,循序渐进健身体。
  • 7、谷雨节气,气温回升,降水增加,湿热严重,身懒体乏,感觉不适,此时养生,十分关键,早睡早起,平心静气,养肝护胆,运动适量,不宜出汗,阳气外泄。谷雨节气祝愿朋友科学养生,一。
  • 8、消化性溃疡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于脾胃虚弱,湿热郁滞,气机不畅。
  • 9、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10、结论血热湿盛是南方地区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蕴结型是南方地区痤疮的主要辨证分型。
  • 11、寒湿痹阻者,加腰阳关;湿热阻滞者加大椎;瘀血阻滞偏于脊柱正中疼痛加水沟;偏于腰外侧疼痛者加后溪;肾气亏虚者加志室、命门。
  • 12、芒种时节,湿热困脾肺气虚。饮食方面要注意,减苦增辛多调理。天热神乏人慵懒,午后小憩补睡眠。冷热水浴持以恒,循序渐进健身体。
  • 13、它的发病与肾关系最为密切,无论外感内伤,总以肾虚为本,跌仆闪挫或寒湿、湿热之邪为其诱因。
  • 14、马齿苋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的作用,中医古籍记载它有治“赤白痢疾、赤白带下、肠炎”的功效,对治疗湿热型痢疾特别适合。
  • 15、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红土化作用可使金在风化壳中迁移再富集。
  • 16、当发生急性损伤的时候应马上仰躺休息,在腰部湿热敷,按压合谷、手三里穴缓解并应适当休息,暂停腰部超范围的急剧转动活动或专项技术练习。
  • 17、当然,对于冬天下雪、夏日湿热的丹佛而言,地中海气候的巴塞罗那参考价值不大,因为他们太过不同。
  • 18、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连钱草等配合应用;用治水肿可以茯苓、泽泻等药同用。
  • 19、青霉素V钾也可作为风湿热复发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用药,亦可用于螺旋体感染。
  • 20、无论下元虚衰,白带清稀,或湿热下注、带下黄浊者,随症配伍,均可使用。
湿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