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标识
biāozhì

标识


拼音 biāo zhì

简拼 BZ
五笔 SFYK


词语解释

标识[ biāo zhì ]

1.立标指示位置

mark;

2.同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

sign; mark;


引证解释

1.记号,符号或标志物。用以标示,便于识别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趣举一名以为标识耳。”

一本作“摽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尝梦入冥,吏引至一处,若官府,两廡皆大屋,贮钱满中,各以官为标识。问之,曰:‘此俸禄也。’”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把盛油的桶儿,一面大大写个‘秦’字,一面写‘汴梁’二字,将油桶做个标识,使人一览而知。”

萧红 《王阿嫂的死》:“在村里,王妹子、愣三、竹三爷,这都是公共的名称。是凡佣工阶级都是这样简单而不变化的名字。这就是工人阶级一个天然的标识。”

2.标明;做出标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预以红旗插於水中,标识地分远近。”

《元典章·刑部四·杂例》:“所养母狗一只,从来不曾咬人,以此不曾标识。”


国语辞典

1.表明特征的记号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五方殊俗,同事异号,举一名以为标识耳。”

《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把盛油的桶儿,一面大大写个『秦』字,一面写『汴梁』二字,将油桶做个标识,使人一览而知。”

标记 标志 标帜 记号

2.标明、显明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预以红旗插于水中,标识地分远近。”


网络解释

1.标识

标识,意同“标志”(mark;Sign)基本解释: 立标指示位置。详细解释:1. 记号,符号或标志物。用以标示,便于识别。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趣举一名以为标识耳。”一本作“摽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尝梦入冥,吏引至一处,若官府,两庑皆大屋,贮钱满中,各以官为标识。问之,曰:‘此俸禄也。’”;2. 标明;做出标志。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预以红旗插於水中,标识地分远近。”《元典章·刑部四·杂例》:“所养母狗一只,从来不曾咬人,以此不曾标识。”

注意:【标识】的识旧读zhì,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规范为shí。与【博闻强识(zhì)】的识读音不同。


英语翻译 variant of 标志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标识造句

  • 1、疟疾是一种以强烈寒热为标识表记标帜的复发性疾病。
  • 2、微笑是天秤,称出一个人道德的斤两;微笑是卡尺,量出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尺寸;微笑是符号,标识着一个时代的精神。
  • 3、标识物移置后,各部门必须对标识物按职责重新进行标识,以保持产品可追溯性。
  • 4、此外,对无证食品或证件不全、标识不明、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均要立案查处,对发现食物中毒苗头的事件要追根查源。
  • 5、每章第六版,第一次,标识管理的基础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展。
  • 6、我们可以发现在市场上不少既不具备光学防抖技术,也没有具备高感光度拍摄能力的数码相机,也在其宣传广告上标识“具备防抖动功能”。
  • 7、标签将保持现有颜色不变,使用现有的彩色编码,康乐保标识将更加明显。
  • 8、年度报告表、学校招生简章、招贴、图书和标识
  • 9、浮士德博士说她已经讨论过一种将穿着者的体型考虑进去的标识方法,但猜想零售商会恼火。
  • 10、公示语是公开面对公众的标识语、提示语、指示语、警示语的统称。
  • 11、值得一提的是,还有道行天下的标识印“道行天下,博爱中国”的篆刻者刘国强,为了将篆章赶制出来,他一夜没有合眼,刻了三次才终于成功。
  • 12、文章主要介绍了网关的软件设计方法,节点接收滤波器和消息标识符的设置及其在多点通信中的应用。
  • 13、“白名单”过滤器的响应包含某种唯一的可以识别原始消息的代码,譬如,一个散列或序列标识
  • 14、标识符是在赋值语句中进行定义和初始化的,并且可以在任何允许使用的地方使用。
  • 15、标识分别设置在奥运会及残奥会所涉及的主要城市道路上和场馆安保封闭区周边,用于指示到达奥运会及残奥会各比赛场馆、训练场馆和非竞赛场馆的方向、地点、距离,以及指引不同客户群车辆行驶路线和专用停车场。
  • 16、实验结果表明,标识字段比特流随机测度值随着比特流长度的增加整体上呈递减趋势。
  • 17、门拱挑出的晾衣架上卷拂着衣物,标识着这栋历史保护建筑“被占领”的姿态。
  • 18、标识信息卡由最初的条码卡、磁卡发展到接触式。
  • 19、“标识上写的什么,妈妈?”杰瑞米问道。
  • 20、音乐欣赏的功能在于以"无声之乐"标识自由人格及移风易俗。
标识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