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辛夷
xīn

辛夷


拼音 xīn yí

简拼 XY

词语解释

辛夷[ xīn yí ]

1.香木名,指木兰

露申辛夷。——《楚辞·屈原·涉江》

lily magnolia; magnolia wood;


引证解释

1.植物名。指辛夷树或它的花。辛夷树属木兰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木有香气。花初出枝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因而俗称木笔。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又呼为玉兰。今多以“辛夷”为木兰的别称。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葯房。”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辛夷,树大连合抱,高数仞。此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

唐 杜甫 《偪仄行赠华曜》诗:“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

宋 王安石 《乌塘》诗之二:“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

清 龚自珍 《洞仙歌·忆羽琌山馆之玉兰花》词:“江东猿鹤,识人间花事,十丈辛夷著花未?”


国语辞典

1.植物名。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叶呈倒卵形互生,叶脉上有茸毛。初春时,花先叶而开,花瓣六片,大如莲,内白外紫,香味浓郁。多生长于山地,可供观赏,花蕾可入药,对于头痛、疮毒、肥厚性鼻炎有极佳的疗效


网络解释

1.辛夷 (中药)

辛夷,中药名。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林缘。紫玉兰花朵艳丽怡人,芳香淡雅,孤 植或丛植都很美观,树形婀娜,枝繁花茂,是优良的庭园、街道绿化植物,为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花卉和中药。紫玉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ver 3.2:2009年植物红色名录。且不易移植和养护,是非常珍贵的花木。


英语翻译 lily magnolia; magnolia wood

德语翻译 Kobushi-Magnolie [ lat. Magnolia kobus ] (S, Bio)​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辛夷造句

  • 1、如蛤粉、滑石、青黛、辛夷、旋复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
  • 2、比如茉莉花茶有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的作用,而被誉为“花茶小姐”的玳玳花茶则具有调经理气的功效,辛夷花则具有排毒养颜、消暑止咳、降压减肥等功效。
  • 3、女人都是一样的,想通是一回事,断不断得了那点奢望的火苗,又是另一回事,嘴里说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心里却盼着他别走。辛夷
  • 4、采用TLC法鉴别辛夷、苍耳子、金银花,采用HPLC法测定辛夷中木兰脂素的含量。
  • 5、铮的世界烟花瞬放,华灯璀璨的大街,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仿佛都成布景,只为衬映少年男女这淡淡一吻。辛夷
  • 6、济南传为佳话的酒铺,还有明代“板桥迤逦跨河斜”的“趵突泉头卖酒家”;清代“帘引燕子飞,雨过辛夷放”的“杜康泉上酒家”。
  • 7、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辛夷、白芍、柴胡进行鉴别,并观察临床疗效。
  • 8、主要成分:辛夷、银花、甘草、天然氨基酸保湿因子等。
  • 9、有了这三株中草药,再加上早先采集到的几株角茴香、狗肝莱、辛夷花、宝塔菜,约摸已可以换到50个铜钱,够自己用几天的了。
  • 10、导演杨文军、小说作者辛夷坞,主演杨玏、马可、王若心等携手亮相。
  • 1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 12、知根知底的朋友泡出来的咖啡才好喝,其实,知根知底的朋友投过来的冷枪才伤人。辛夷
  • 13、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么样,在最关键的那一刻最是纤毫毕现,那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没有对错,也掺不了假。辛夷
  • 14、夏虫不可以语冰,他永远没法了解她所在的世界。辛夷坞 
  • 15、人总是这样,分享了对方的秘密和伤痛会让两个人更加贴进。辛夷坞 
  • 16、二十七岁的女人该是什么样子?就像一朵蔷薇,开到极盛的那一刻,每一片花瓣都舒展到极致,下一刻就是凋落。辛夷坞 
  • 17、周子翼带着点痞气的俊秀不同,沈居安身上有种清风霁月一般的特质,明明是很朴素平常的衣着打扮,在他身上就是说不出的干净妥帖,一如他平时的待人接物。辛夷坞 
  • 18、年轻的时候爱上一个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无需太复杂的因由,也许是他微笑着的一个侧脸,也许是他忽然温柔下来的只字片语,也许只是因为风拂过时,他微微扬起的发端。于是,爱了便爱了。辛夷坞 
  • 19、人类真是讽刺,竟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辛夷坞 
  • 20、婚姻对于封澜来说就像一扇门,她很渴望走进去,可她必须找到打开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爱一个人的感觉,一丁点的心动也可以。辛夷坞 
辛夷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