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异口同声
kǒutóngshēng

异口同声



词语解释

异口同声[ yì kǒu tóng shēng ]

1.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亦作“异口同音”

bellow in one voice; join in unison; all in a breath;


引证解释

1.不同的人说出同样的话。常以形容意见相同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諫怖者,异口同声。”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众人异口同声,讚嘆刘公盛德。”

浩然 《艳阳天》第五六章:“组织互助组那会儿,全院的人异口同声:‘搞!’”


国语辞典

1.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形容众口一辞、意见相同。也作“异口同辞”、“异口同音”

《抱朴子·内篇·道意》:“本无至心,而谏布者,异口同声,于是疑惑,竟于莫敢。”

《醒世恒言·卷二〇·张廷秀逃生救父》:“侯爷见异口同声,认以为实,连忙起签,差原捕杨洪等,押著两名强盗作眼,同去擒拿张权起赃连解。”

众口一词

莫衷一是


网络解释

1.异口同声 (成语)

异口同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ì kǒu tóng shēng,意思是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亦作"异口同音”。


英语翻译 speak with one voice

日语翻译 異口同音(いくどうおん)

法语翻译 unanimement(d'une seule voix)

德语翻译 wie aus einem Mund

俄语翻译 все в один голос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两个号吹成一个调(打一成语)
谜底:异口同声
解析:不同的嘴巴吹出同一个调调。

谜面:男女声合唱(打成语一)
谜底:异口同声

谜面:大合唱(打一成语)
谜底:异口同声

异口同声造句

  • 1、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风,当被问及学习态度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老师的提议。
  • 3、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赞扬老陈是我们车间的好主任。
  • 4、白桦林异口同声地发出哗哗的声音。
  • 5、领导领导器宇不凡,英才伟略人人赞,驻守岗位不怠慢,业绩飙升不骄傲,带头表率争先进,体恤奖励得体到位,事物繁忙你最累,异口同声感恩在心,祝你春节吉祥,合家欢乐。
  • 6、团结是什么?团结是拔河比赛时,人人不留余力的奋力拼搏。团结是什么?团结是比赛场下那异口同声的加油声。团结是什么?团结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7、千张身份证遗落各车厢说起乘客最容易丢的物品,驾驶员异口同声地说是身份证和卡。
  • 8、但若异口同声地为君主制歌功颂德,则是另一码事。
  • 9、刚刚下了一场大雨,盼雨盼得心焦的人们欣喜若狂,异口同声地喊:再下大点吧!
  • 10、西阳北雪异口同声,小心退出来,这回熊渝看门道,溜溜儿的跟在北雪屁股后面出了房。
  • 11、众将领望着威风凛凛的马队,感慨万端,向许显纯和御林军挥手致意,异口同声:“许大人,各位兵丁!祝你们一路平安,凯旋归来!”。
  • 12、两人异口同声,那毛兰英更是惊讶的合不拢嘴,以前别人都骂自己是扫把星,没想到今儿个竟然真的碰上扫把星了。
  • 13、众人脖子上凸起一条条青筋,高举着拳头沉雷虺虺,异口同声地振臂呐喊着:“拿和尚!活剥皮!拿和尚!活剥皮!拿和尚!活剥皮!……”。
  • 14、大娃:妖精!我们要消灭你!蛇妖:哈哈,真好笑。你们自个儿不也是葫芦变的,凭什么叫我妖精?!葫二娃:你也说了,我们是葫芦变的,自然不是妖精。蛇妖:不是妖精是什么?葫芦娃们异口同声:哈哈哈哈!我们是植!物!人!
  • 15、镇上所有的体面居民和小康人家,都异口同声,一齐反对费劳孙。
  • 16、我两异口同声的道,哦看来你们消息还算灵通,不是土老冒,我脸一黑,嘴里念叨着我忍百忍成金。
  • 17、团结是什么?团结是拔河比赛时,人人不留余力的奋力拼搏。团结是什么?团结是比赛场下那异口同声的加油声。团结是什么?团结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18、这11位奖学金得主向英文报记者异口同声表示打算毁约,在舆论压力下再次坚持初衷,我们还会天真地认为这是一种偶然吗?对制度的任何修正能够避重就轻解决问题吗?
  • 19、前言:世界着名老年学科学家近来异口同声地指出“衰老不再是生物学的未解之谜”,指出“熵增决定衰老,基因决定寿命……”。
  • 20、过去的几周内,芝加哥帮派暴力事件不断上升,而这里的男孩们身作校服,打上红领带,排成整齐的队形,异口同声地开始背诵每日校训:我们坚持信念。
异口同声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