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充实
chōngshí

充实



词语解释

充实[ chōng shí ]

1.内容充足不虚

内容充实。

substantial;

2.富足

百姓充实。

rich;

3.使内容丰富

我们的语言从许多来源得到充实。

enrich;

4.使充足

充实库存。

replenish;


引证解释

1.使完满;加强

《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焦循 正义:“扩而充之使全备、满盈是为充实。”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天道》:“天以化为德,圣人以德为化,惟太和在中,充实诚篤而已。”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他﹞用信仰与坚决充实了自己,使自己象一座不可摇动的小山。”

2.充足;富足

《尹文子·大道下》:“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强国也。”

《汉书·公孙弘等传赞》:“是时,汉兴六十餘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

《宋书·何偃传》:“缘边镇戍,充实者寡,边民流散,多未附业。”

宋 李纲 《入界湖南有感》诗:“忆昔湖南全盛日,郡邑乡村尽充实。”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孙壮姑》:“盗探有充实可劫者,或众寡不敌,则知风下程,并伙而谋。”

沙汀 《困兽记》十八:“你不是常常说,只要精神生活充实就什么都不怕么?”

3.犹充盈。参见“充盈”

《韩诗外传》卷四:“猛厉充实,兵革之色也。”

4.壮实;结实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林彦振平日充实,饮噉兼人,居吴下,每以强壮自夸。”

宋 曾巩 《读书》诗:“形骸苟充实,气力易腾驤。”

明 张居正 《请册立东宫疏》:“稍俟数年,皇子睿体充实,然后举行,亦未为迟。”

丁玲 《水》一:“这个大汉子的三爷,强壮的,充实的农民,平素天不怕,地不怕。”

5.犹踏实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不错,他的脚上是带着镣……可是,他的心里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充实过。”

叶圣陶 《三四集·逃难》:“李先生这才透一口气,心里重又充实起来。”


国语辞典

1.丰足充满

《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海内乂安,府库充实。”

满盈 充沛 充满 充分 充足 充裕

贫乏 单薄 空洞 空虚 削弱

2.使充足、加强

“阅读课外书籍,可充实知识见闻。”


网络解释

1.充实

充实,内容充足不虚,出于《孟子·尽心下》。


英语翻译 enrich; replenish; rich; substantial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充实造句

  • 1、先好好充实自己,才有能力与他一决雌雄。
  • 2、如果我们不充实内容,只在包装上下功夫,就显得舍本逐末了。
  • 3、如果不懂得充实精神生活,即使腰缠万贯也不会快乐。
  • 4、战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偃武修文,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充实国力。
  • 5、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学者,仍要不断充实新知。
  • 6、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弱肉强食下的牺牲者,我们应该多加充实能力。
  • 7、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除了注重打扮之外,也要不断充实内涵。
  • 8、读书是学习,读书是充实,读书是体味文化,读书是回顾历史,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读书是思想的驰骋,读书是与前人会心的交流,读书是自我灵魂的感悟。
  • 9、如果想成为风度翩翩的惨绿少年,就得好好充实自己。
  • 10、一个人假如没有为事业而繁忙的充实,光是安适享受,那么他领会不出人生的全体涵义。
  • 11、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 12、内容充实的大块文章,读者是欢迎的。
  • 13、要我们坚守自己,敢于抗争,敢于挑战,就一定能有一个波澜壮阔,充实的人生。
  • 14、人生就像句号,圆满而充实。人生就像逗号,因由续音而充满希望。人生就像疑问号,不断有新的问题。人生就像感叹号,不断让我们感叹和惊喜。
  • 15、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 16、这本书不仅内容充实丰富,而且行文畅达,语言优美,确实令人神往。
  • 17、能够认识自我,才能有充实圆满的人生,然而却有很多人目不见睫,无自知之明。
  • 18、她一心扑在工作上,生活很充实,没时间去听那些闲言碎语,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烦恼。
  • 19、我天天工作,汗流满面,精神和体力的充实都相得益彰。
  • 20、这所新建的学院,为了充实师资队伍,派人四出搜罗人才。
充实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