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雪兔
xuě

雪兔


拼音 xuě tù

简拼 XT

词语解释

雪兔[ xuě tù ]

1.白兔

2.指月亮


引证解释

1.白兔

前蜀 韦庄 《尹喜宅》诗:“濛濛暮雨春鷄唱,漠漠寒芜雪兔跳。”

元 袁桷 《松林行》:“玄云卷甲天马来,雪兔霜狐先委靡。”

2.指月亮

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词:“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网络解释

1.雪兔 (兔科兔属动学兔的介绍)

雪兔(拉丁学名:lepus timidus),是寒带、亚寒带代表动物之一,是一类个体较大的野兔,体长一般在510毫米左右。耳朵短,尾巴亦短,是中国九种野兔(其余八种为东北兔、东北黑兔、华南兔、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云南兔和海南兔)中尾巴最短的。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冬天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后脚掌淡黄色;夏天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国唯一冬毛变白的野兔。

雪兔生活在温带的森林、平原上,属夜行性动物,胆小怕惊,喜安静,耐寒怕热,喜干怕湿,喜啃咬木头和洗浴,共有25个亚种。

该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英语翻译 snowshoe har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冬天一到毛变白,蹦蹦跳跳真可爱。(打一动物)
谜底:雪兔
解析: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冬天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后脚掌淡黄色;夏天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是我国唯一冬毛变白的野兔。

雪兔造句

  • 1、笋子炒山鸡、白斩鸡、酸菜炒腊肉、炒粉肠、葱爆雪兔肉、清蒸三角鲂、酸菜雪兔汤,更重要的,中间蒸笼里,正是让小胖子李有财口水流不停的美味。
  • 2、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
  • 3、其余的狗吃完了雪兔也转过来观阵。
  • 4、上岸了,一个野人向我冲过来,我冒着寒冷跑出森林,穿越来到了西伯利亚,一只老鹰挥舞着锋利的爪子向我飞过来,我赶紧扑下,原来它的目标是一只雪兔
  • 5、正值冬季,牧草进入蛰伏朞,停止生长,红毛雪兔像个庞大的食草军团,还在不停的吃呀吃,冬季才过了一半,差不多把大半个尕玛尔草原像剃光头一样吃得光秃秃的,像患牛皮癣一样露出一大片一大片黑色的泥土。
  • 6、这世上的万物,小熊、狮子、鲸鱼、猫头鹰、雪兔都是世界派来给我们做伴的,我们要感谢这个世界,感谢它给予了我们的这一切。
  • 7、这世上的万物,小熊、狮子、鲸鱼、猫头鹰、雪兔……都是世界派来给我们做伴的,我们要感谢这个世界,感谢它给予了我们的这一切。
  • 8、我喜欢把枯衰的草插到雪兔背上,远看像一个小盆栽,但没几天也就化了。
  • 9、人豺一起捕杀,很快红毛雪兔恢复到原来的数量,人与豺和平共处。
  • 10、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冬天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后脚掌淡黄色;夏天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国唯一冬毛变白的野兔。
  • 11、长达五个月的冬眠还没有足够的力气和速度追逐唯一可取的食物雪兔
  • 12、鹰那展开能达两米的翅膀上面丰满的羽毛、镶嵌着白条的羽尾,紫红色如树皮的脚杆下长着尖利的爪子,弯钩状锐利的嘴喙,琥珀色流光溢彩的眼睛,即使在千米以上的高空中,也可以把地面上一只雪兔的动静看得清清楚楚。
  • 13、虽然红毛雪兔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金钱,而金背豺捕猎红毛雪兔使得人们失去了一部分赚钱的机会。
  • 14、可真是这样,备受羞辱与责难的色盲眼却因此分辨出冰天雪地中北极狼的煞白,雪兔的欢跃,就连大雪中被雪掩盖的驯鹿白毛毡的毫微,那双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 15、东北虎生活在冻土森林,体重可达一百八十千克,主要以鹿、雪兔、雪鼠等为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 16、再看那树干、石凳之上,大大小小的雪人错落有致地端坐着,笑看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创意无限的雪龟、雪兔在奋力赛跑,可爱的大白笑意浓浓为西湖增添了无限生机。
  • 17、细密的雨珠打湿雪兔的绒毛,可这些有灵性的小家伙还在痴迷的看着古巷中的雨景。
  • 18、蟒蛇是雪兔的天敌,平时雪兔只要看见蟒蛇的影子,隐隐听见蟒蛇的声响,便会立即吓得六神无主,抱头鼠蹿。
  • 19、从此这片草原上的牧民懒惰起来,还有红毛雪兔大量的繁殖,草原露出了土黄色地,使得家畜没有东西吃。
  • 20、冬眠的也睡醒了,蛇从温暖的洞穴中钻出,还有一些蛙类,哺乳类的。它们仿佛已经不认识那个似曾相识的森林了,也召回了候鸟,一切仿佛回到了从前。鸟儿忙着搭窝,雪兔忙着换毛。一片生机勃勃。
雪兔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