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养心
yǎngxīn

养心


拼音 yǎng xīn

简拼 YX

词语解释

养心[ yǎng xīn ]

1.涵养心志;养性

preserve one’s health;


引证解释

1.修养心神

《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於寡欲。”

宋 陆游 《忧国》诗:“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释氏亦务养心,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

2.谓烦闷。养,通“痒”。参阅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卷十五

汉 贾谊 《新书·劝学》:“则虽王公大人,孰能无悇憛养心而巔一视之?”


网络解释

1.养心 (术语)

养心,即保护心脏。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心理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石。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谁拥有了心理平衡谁就拥有了健康和长寿。“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

《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养心造句

  • 1、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 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 3、秋来情绪易低落,精神状态得调节;牛奶莲子安神好,早睡早起有规律;苦瓜萝卜清肝火,小米大枣养心神;辛辣高油要少吃,心态放宽自快活。祝开心如意!
  • 4、夏至养生有三宝,贴心给你道一道,饮食清淡宜食粥,南瓜百合放里头,益气生津多喝汤,枸杞乌鸡是良方,饮茶品茗养心性,绿茶搭配合欢花。愿快乐安康!
  • 5、修身律己讲文明,中华经典需传承。上善若水养心性,厚德载物濯魂灵。仁义礼智要遵守,勤勇俭廉当践行。华夏民族好传统,助我神州永飞腾。
  • 6、秋季健康四六分:六分饱,四分饿;六分粗粮,四分精食;六分熟食,四分生食;六分素食,四分荤食;六分养心,四分养生;六分关怀,四分祝福。
  • 7、冬至养生有道,分享给你可好?保暖从脚开始,每晚热水泡泡,运动动中求静,微微出汗就好,饮食补充津液,莲藕萝卜当道,养心宽厚畅达,不为琐事烦恼,温馨关怀送到,愿你健康安好!
  • 8、三字经:管住嘴,迈开腿,八分饱,八杯水。八千步,子午睡。三分酒,不要醉。不攀比,不受罪。能对比,准富贵。有头脑,没心肺。养心汤,一百岁。
  • 9、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养生宜动,养心宜静,动静适当,形神共养,培元固本,才能使身心健康。
  • 10、夏至既至暑气盛,养生重在多养心,平心静气宜心脏,暑胜切莫动肝火,新鲜水果会排毒,多吃绿豆可降火,西瓜排水又解渴,脾胃虚弱不贪多,平心静气暑自降,高枕无忧到天亮。
  • 11、大寒驾到祝福忙,劝君设立养生堂。养心护肾锐气藏,诸事看淡心芬芳。滋补调养切莫忘,枸杞羊肉煲靓汤。户外运动益健康,活络筋骨睡得香。愿友大寒时节健康快乐。
  • 12、喂养心灵当如饕餮之徒,又如贪婪之人,他们的注意力总在未得之物上面。
  • 13、小暑来到天更热,注意火气别太多,养心保肝有绝招,静心锻炼强体魄,饮食适量别贪多,洁净扮演重角色,偏食嗜食要不得,当心肝脏不工作。小暑日快乐!
  • 14、秋来重进补,饮食应多样。酸味敛肺气,尽量少葱姜。银耳梨子汤,秋燥应无恙。菠菜祛虚火,不妨多尝尝。海带宁神智,红酒促血畅。养生养心,相得益彰。
  • 15、健康八字来相告:日行八千步,吃饭八成饱,夜眠八小时,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健体八段锦,喜怒八分好。请把“健康八字诀”发给你关心的人!
  • 16、秋季养生之养气:养胆气要多读书,养肝气记不发怒,养神气需谨慎,养浩气慷慨下,傲字单养骨气,谦虚礼让养锐气,忘忧忘烦养心气,淡薄饮食养胃气。
  • 17、以爱心看花开,以静心笑尘缘,以宽心容世态,以正心对无奈,以闲心养心态,以真心待友人,以清心迎夏来。参禅何须对菩提,心到意到神安然。夏日快乐!
  • 18、立夏养生别忘记,七种食物多尝试:立夏要降火,苦瓜别丢脱;立夏要养心,莲子当卫兵;立夏要补夏,鸭蛋佳果佳;立夏要解毒,草莓来帮助;立夏要清肠,豌豆尝一尝;立夏要通气,莴苣不可替;立夏要补血,章鱼不能缺。愿你吃得快乐,健康不止一“夏”!
  • 19、小满时节温度升,气温变化速度快。时热时冷要注意,增减衣服要及时。平心静气重养心,健健康康幸福绕。愿你小满快乐!
  • 20、养身宜动,养心宜静。动静相济,相辅相依。饮食有节,起居有时。多吃果蔬,多喝热饮。血压均衡,心跳平稳。食补药补,二者兼重,健康长寿。
养心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