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折桂
zhéguì

折桂


拼音 zhé guì

简拼 ZG

词语解释

折桂[ zhé guì ]

1.《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折断桂花。比喻人去世


引证解释

1.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晋书·郤詵传》:“武帝於东堂会送,问詵曰:‘卿自以为何如?’詵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唐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 张抡 《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清 李渔 《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诗:“擷芹復折桂,亲非由我显。”


国语辞典

1.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网络解释

1.折桂

折桂,汉语词汇。

拼音:zhé guì

释义:获得第一。

折:摘取;桂:桂树的枝条。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


英语翻译 to win the laurels, to pass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to win a championship

法语翻译 gagner les lauriers, passer un examen impérial, gagner un championnat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折桂造句

  • 1、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 2、将何日,至蟾宫折桂,月殿长游?清江依旧东流,吊千古、琼光涤九州,悲狂生抱刺,周郎顾曲,汨罗屈子,击楫中流,幽谷林泉,绰绰摇摇唤尔留。
  • 3、寒窗书剑十年苦,今日向阳花正开。万千考生皆努力,青年才俊展风采。下笔神思如水流,微笑答卷甚轻松。蟾宫折桂此时有,鱼跃龙门在今朝。全国高考日,愿考生旗开得胜。
  • 4、立志趁早点,上路轻松点,目光放远点,苦累看淡点,努力多一点,奋斗勇一点,胜利把名点,祝你折桂冠,成功新起点,幸福多一点,笑容亮一点。
  • 5、占弄璋之喜,逢良辰而得贵子;想天上石麟,他日定成栋梁之才。敬闻贵子满月,特发祝福问候,愿贵子喜庆呈祥,他日折桂步蟾宫。
  • 6、多少人几十年寒窗就等着一朝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 7、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 8、书海搏击数十载,今朝考场显英豪。气定神闲来答题,才思泉涌智慧高。大笔挥就锦绣文,难题纷纷都溃逃。自信万千出考场,蟾宫折桂正美好。全国高考日,愿你胜利归来。
  • 9、月中折桂,更让中秋多了一份奋发图强,求取功名的意味。
  • 10、人们将这时的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
  • 11、赵匡胤当了皇帝,从此,武家就成为蟾宫折桂,世代为官的“世家”。
  • 12、六月艳阳天,高考在眼前,恐慌虽生惧,信念更坚强;心态摆平稳,沉着应考题,心中有天地,考场自奋笔;十年寒窗苦,一朝成名耀,金榜题名日,蟾宫折桂时。
  • 13、今朝灯火阑珊处,何忧无友。它年折桂古蟾宫,必定有君。
  • 14、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高考试卷是一把刻度不均匀的尺子:对于你自己来说,难题的分值不一定高。高考是一个实现人生的省力杠杆,此时是你撬动它的最佳时机,并且以后你的人生会呈弧线上升。
  • 15、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蟾宫折桂;深空探索宇宙奥秘时代,苍昊开帷。
  • 16、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 17、穿梭书海勤为舟,苦中有乐心亦欢。今朝自信入考场,立志书写好人生。才高八斗来答卷,学富五车才思敏。折桂夺魁今日事,人生遍开幸福花。全国高考日,愿莘莘学子赢得锦绣前程。
  • 18、一份付出十年功,一份坚持一个梦。一朝征战一人行,一笔生金胜宝剑。万千才思似水流,一份考卷圆满完。一举折桂正此时,圆梦成功心甚欢。全国高考日,愿考生们捷报频传。
  • 19、前辈才情冠绝当代,虽没蟾宫折桂,但词已问鼎本朝,也算无冕的状元郎了。
  • 20、各中贡士者也派人回家报喜,武植则无动于衷,因他还要参加殿试,争取蟾宫折桂
折桂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