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折中
zhézhōng

折中


拼音 zhé zhōng

简拼 ZZ
五笔 RRKH



词语解释

折中[ zhé zhōng ]

1.取正;调节,使之适中,现多指协调不同意见,使各方都能接受

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赞》

决狱折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管子·小匡》

compromise;

2.又作“折衷”

折中方案。


引证解释

1.亦作“折衷”

2.取正,用为判断事物的准则

《楚辞·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嚮服。”

朱熹 集注:“折中,谓事理有不同者,执其两端而折其中,若《史记》所谓‘六艺折中于夫子’是也。”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侍郎徐公帖》:“予之所疑者,谁与折衷之。”

宋 叶适 《题<西溪集>》:“夫欲折中天下之义理,必尽攷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更折衷於古经古子之精华,略览夫格致各学之流别。”

3.调节使适中

《尸子》卷上:“听狱折衷者,皋陶也。”

《南史·江淹传》:“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乘之有道,步骤折中,少必无疾,老必后衰。”

4.指调和不同意见或争执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设法调解,折中之后,许开一个窗。”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二章:“唐淑贞顾虑到将来的意外,讨论之后,才折衷下来,由白知时立刻亲笔起草,拟一个结婚广告。”


国语辞典

1.调和太过与不及,使之得当合理。也作“折衷”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极端

2.公平、公正

《管子·小匡》:“决狱折中,不杀不辜。”


网络解释

1.折中

折中,指使适中;犹言取正,用来判断事物的准则。见《管子·小匡》:“管仲曰:‘决狱折中,不杀不幸,不诬不罪。”


英语翻译 to compromise, to take the middle road, a trade-off, eclectic

法语翻译 faire un compromis

德语翻译 Kompromiss, Kompromissvorschlag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折中造句

  • 1、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 2、众口难调,结果常常是平庸的折中主义纠集一处。
  • 3、理想让人充满斗志,理想让人不怕困难;理想让人追逐目标,理想让人到达彼岸;理想让我们在挫折中毅然站起;理想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 4、适当的妥协才有保障,这就是现今做事的办法。相信我,这已经是最折中的方案了。
  • 5、路不在脚下,路在心里。精彩的人生是在挫折中造就的,世态炎凉,玩的起继续,玩不起出局;身不由己的若干伪装,也许是应对世事无常;言不由衷的嘴角上扬,或许是踉踉跄跄的坚强。
  • 6、母爱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彷徨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 7、曲折,不想念眼泪;悲伤,弥补不了曲折的遗憾。只有坚强的人,才能在曲折中奋时,获得加倍的报偿。
  • 8、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在问题中找到出路,在挫折中磨炼成长。
  • 9、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 10、面对挫折的时候,面对自己的微笑,告诉自己还有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你会更好的解决困难,从挫折中重新走向令你无比欣喜的成功。
  • 11、我们要么战斗到底,要么坐以待毙,没有折中的办法。
  • 12、黄皮书指出,但这并不妨碍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 13、大哥说要封一个乡侯,御史大夫晁错进言封亭侯,最后宗正寺卿折中封了个关内侯,名号取的他的姓就叫云侯。
  • 14、它用饱满的热情,讴歌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苦难、挫折中不甘沉沦的意志和坚强。
  • 15、它会为你包扎心理和身体的创伤,对你受恐惧折磨的意识宣告自由,完全将你从穷困、失败、悲惨、欠缺和挫折中解放出来。
  • 16、青春的梦想往往不是完美的,人生的路总是曲折的。从成功中绽放快乐,从挫折中感悟快乐,从忧伤中体味快乐,让快乐伴我们成长。
  • 17、事关重要,必当酌古准今,折中至当,纤悉无遗。
  • 18、从挫折中反省,从挫折中获得成功经验,就能从挫折中进一步超越。
  • 19、老师是挫折中的一根火柴,当你意冷心灰时,帮你照亮前行的方向,点燃起梦想的星火。
  • 20、把“中立”当作折中主义而加以批判和彻底抛弃是不妥当的。
折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