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绝妙好辞
juémiàohǎo

绝妙好辞



词语解释

绝妙好辞[ jué miào hǎo cí ]

1.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亦作:绝妙好词


引证解释

1.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脩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八字。 魏武 谓 脩 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 魏武 乃曰:‘吾已得。’令 脩 别记所知。示例:文人笔端有口,能就现前真景,抒写成篇,即是~。 ◎清·许印芳《与李生论诗》

脩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韲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

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唐 苏颋 《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衔悽固託,抚疾何成,愧不得絶妙好辞,披文而相质耳。”

亦作“絶妙好词”。 元 张雨 《满江红·玉簪》词:“待使君絶妙好词成,须弹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閲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絶妙好词。”

解释: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蒱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国语辞典

1.语出南朝宋·刘义庆形容极为佳妙的文辞

《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唐·苏颋〈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悲凄固托,抚疾何成,愧不得绝妙好辞。”


网络解释

1.绝妙好辞

绝妙好辞:汉语成语

绝妙好辞:2009年九州出版社出版书籍

2.绝妙好辞 (汉语成语)

本文出处《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自东汉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绝妙好辞造句

  • 1、这首小诗不仅构思精巧,而且立意新颖,确是一首绝妙好辞
  • 2、公子天纵其才,若是肯做绝妙好辞,我飘香居定然倒履相迎公子。
  • 3、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啊!曹操感叹说:我的才华不如你,想了三十里才悟出答案。
  • 4、所谓绝妙好辞也。
  • 5、洛神之赋,绝妙好辞
  • 6、都是些绝妙好辞,可惜买不起书号,传世不多。
  • 7、且皆妍雅深厚,与周密绝妙好辞词相近。
  • 8、世间的绝妙好辞,也无法捕捉出时间的痕迹,时间似乎让人无法寻觅其踪影。
  • 9、城府之需,如食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谓绝妙好辞。城府可助人取友、处事、举止言谈,可成事。
  • 10、论文采,他略在海龟、读书之人之上,但在癸变泉、三生蘸酱之下;论意境,更是远远不及信手拈来都是绝妙好辞的今何在。
  • 11、不管怎样,绝妙好辞就是绝妙好辞,快快誊录下来,到时让歌姬吟唱,说不定能传遍汴京城,那时伯章就能名满天下了!
  • 12、总而言之,是绝妙好辞四字。
  • 13、换句话说,是因为有大手笔为它们留下了绝妙好辞,才使它们经久不废、声名远播。
  • 14、我不知道,宋代有多少文人墨客,有多少绝妙好辞。但读辛弃疾,读苏东坡,读范仲淹;看郁孤台山水,看舍外古城夕阳,看岳阳楼……就被牢牢黏住了。
绝妙好辞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